相关文章  
  • 通济门遗址昨开始发掘
  • 襄樊五中新校区发现153座古墓
  • 首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 我所赵志军、刘国祥等学者赴西辽河上游地区调查
  • 河北容城发现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遗址
  • 朝阳发现四千年前水井
  • 赤峰下层文化遗址发现良渚文化代表器物玉琮
  • 湖北省东南地区首次发现北宋时期民窑遗址
  • 辽宁朝阳古墓发现波斯银币印证丝绸之路重镇
  • 龙门石窟奉先寺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福建浦城县仙阳镇猫耳弄山发现商代窑群

    ,由火膛、分焰柱和窑室构成。其中火膛长1.82、宽1.22—2.08米,底部有4层烧结层,最下层烧结层硬度最高,上部3层烧结层下铺垫灰黑砂土,最下层即最早期火膛平面略呈梯形,后壁斜向上与窑室底部衔接。窑壁厚0.02—0.06米。残存2座分焰柱位于火膛和窑室中间的南北两侧,呈圆柱状,表面烧结成青灰色硬面。窑室平面大致呈圆角三角形,长1.51、前端最宽处为1.64米。窑底为青灰色硬面,后部保存局部窑顶,为拱形顶。窑内堆积为红褐土与倒塌的窑壁残块混合堆积,内出土少量黑衣陶片。

        Y4平面形状为长条形,仅残存窑室和窑尾,窑尾平面呈圆弧形。Y4是利用Y5废弃后形成的坑槽,于其两侧上部重新掏穴和糊砌形成,叠压Y5。Y4窑底有3层,前后可分3期,3期窑底均为青灰色或黄灰色硬面,底下铺垫层为红褐土,夹杂少量红烧土粒和炭粒。第3期窑底的前段坡度10度,中段4度,至尾端则为8度。从第3期残存壁上的横向凹槽推测,南侧窑壁系横向掏挖形成,3期一直沿用;北侧窑壁亦为掏挖而成,从前端断面处观察第3期北侧窑壁,在掏挖成的凹槽中填有灰褐土,尾端留有从上至下掏挖形成的凹槽,烧结成青灰色硬面。
     
        Y8开口于②层下,打破③层和基岩。揭露平面形状呈长条形,窑头和火膛无存,只余窑尾部分拱顶和南北两侧残高不等窑壁。残存窑炉由窑室、窑尾拱顶和拱顶的烟囱构成,窑身前宽后窄,窑尾呈圆弧状。窑底有2层烧结层,可分Y8①和Y8②期。

        Y8①窑底前低后高,呈斜面,水平残长4.87、斜残长4.96、内宽1.52—1.87米。前段窑底为青灰色烧结层,底面较平坦,南北两侧略弧起;中后段为黄灰色烧结层,局部夹杂灰褐粗砂层,至后端底面凹弧较大,两侧高于中部约0.14米。窑底下为黄褐土铺垫层,质较致密,前段夹杂少量红褐和青灰色窑壁残块、零星炭粒,后段包含较多窑壁红烧土块。

        两侧窑壁残高0.05—0.45、厚0.03—0.05、前端北侧长约0.95米,窑壁壁面较直,略内弧,南侧窑壁由底起外撇向上高约0.16米后内弧起拱,残壁内弧较甚,与北侧窑壁内弧度相差较大,可能系挤压所致。中后段窑壁则由底开始内弧起拱,窑尾保留部分拱顶。中后段窑壁外侧及窑尾拱顶北侧上方均为基岩。窑外壁为红褐色烧结层,内壁面不甚平整,未见明显工具加工痕迹,中后段部分窑壁脱落,出露基岩。内壁面呈色不一:前段北侧残存窑壁底部为青灰色,上部呈灰黄、红褐色,南侧残存窑壁呈红褐色,局部呈灰青色,均较致密而不易脱落;中前段窑壁中下部位呈灰黑色,大部已脱落;后段窑壁底部均为土-,局部呈红或红褐色,中上部窑壁和窑顶内壁均为黑灰色烧结层。

        烟囱位于窑尾拱顶之上,略前倾,与窑室相通无阻隔,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内长0.62、宽0.41、壁厚0.06—0.09米。内壁四周为青灰色烧结层,壁面布满较清晰的竖向凹槽痕迹,多呈平行,部分有重叠交错,或留有工具向下铲切停顿时形成的顿痕,槽痕向下伸向窑尾后壁,已不甚规整;外壁为红褐色烧土层。

        Y8②水平残长5.27、斜残长5.35、内宽1.55—1.84米。窑底为斜面,大部被Y8①窑底烧结层及其下铺垫层叠压,唯前端揭露长0.47—0.57米黑色窑底烧结硬面;后端窑底为灰-烧结层,南北两侧高于中部约0.2米,呈凹弧状。从前后端揭露和解剖的窑底推测,其坡度大致为8度。

        前端窑壁残高0.28—0.54米。其中北侧窑壁壁面较直,由底起微外侈,高约0.23米后内弧起拱;南侧窑壁由底起外撇向上,高约0.25米后内弧起拱。后段窑壁从底开始起拱,拱顶高约0.8米。

        窑前为灰黑砂土堆积,揭露部分大致呈扇形,揭露长2.56—3.5、宽1.87—3.02米,近窑部分堆积较薄,堆积质较致密,含较多红烧土粒和炭粒。
       
        此次发现的6座椭圆形窑和1座圆形窑窑室后侧均未发现烟囱等设施,应属于窑床式升焰窑。2座长条形窑应属平焰窑,与浙江上虞李家山商代龙窑相似。与浙江绍兴长竹园发现的春秋战国窑和上虞联江帐子山发现的汉代窑相比较,2条平焰窑中的Y8窑底前后倾斜度基本一致,Y4虽前后稍有变化,但大体较一致,且2条窑尾部均未发现挡火墙,与李家山早期龙窑一样未发现垫具等窑具,由此可见Y4和Y8均属早期龙窑类型,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从出土的陶器看,器表多施黑衣,主要有罐、盆、釜、盅等器,其中盆与光泽马岭出土的曲腹盆相似,敛口罐与浙江江山肩头弄第1单元的深腹坛相似,侈口垂腹罐与肩头弄第2单元的Ⅱ式深腹罐相似,初步推测猫儿弄山窑址年代可能相当于中原地区夏商之际,并可能进入商代早期。

        猫儿弄山发现的圆形窑、椭圆形窑和长条形龙窑数量较多,且3种形制窑炉间存在叠压关系,表明圆形焰窑与长条形平焰窑之间有一定的传承发展。其中的长条形龙窑还残留着部分窑顶和烟囱,这样的早期窑炉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早期窑炉特别是龙窑的起源、结构和发展演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