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沟壑则是古人挖在房屋周围的排水通道。和两座古屋仅一沟之隔即是墓区,7座古墓都集中于此。在生活区和墓区之间,考古队员发现了一条灰沟,据说里面堆积了大量废弃的陶片和生活垃圾,显然是当时的一处“垃圾收集站”。
墓区的发掘揭示了6000年前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从正在清理的7号墓来看,主人死后嘴含玉,并配有玉环饰物,显示其身份尊贵,墓中除生活用品外还有石?、石凿,说明此人为男性,生前从事生产和打猎。而在其他女性墓坑中,则发现有大量纺轮,表明女性纺线已十分普遍。南京博物院专家证实,在崧泽文化早期,母系氏族正逐步向父系氏族过渡转型,而此遗址充分印证这种转型已完成,男耕女织的分工十分明确。
南楼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将继续进行。在现场记者发现闻讯赶去的当地村民和周边地区的收藏爱好者络绎不绝。显然,对遗址和遗存进一步加以保护不容忽视。
专家:墓区发掘显示史前人类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南楼遗址上发现的这片大规模墓区,显示了史前人类日趋成熟的制作工艺和不断提升的审美标准。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陆建方对此评析:
——墓坑大多有棺,且为独木棺。独木棺的制作是把整块木料吊起后用火熏烤,然后把中间烧焦部分挖掉,反复数次使木块中间形成凹槽,即形成棺。
——大多数棺木中随葬有玉器,数量从1件至5件不等,均为软玉制成的饰品,其中7号墓中的玉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第二件崧泽文化时期的口含玉器。早在距今7000-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人们就认为“美石皆玉”,只要是漂亮的石材都可以用来加工成饰品。而到了崧泽文化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有所提高,开始认识到软玉的精美非一般石材可比,因此逐渐有意识地选择软玉加工成饰品佩戴。在加工工艺方面,管钻方法和线切割被开始运用。线切割是利用沙、水和麻绳为介质拉磨玉器,从而达到切割的目的,这是中国独有的玉器加工技术。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