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直肢,也有下肢稍屈的,人头皆朝向墓门。人骨架一般保存尚好,因在棺内放置,极少有被冲散或漂浮至棺盖下部的,墓主年龄一般在40—50岁。随葬品多放置在壁龛内或棺木前部及其两侧,小件如铜镜、带钩、铁刀、铁剑、铜钱等均放置在棺内。随葬品质地主要有陶、铜、铁类,它们的基本组合是缶、瓿、、盆、壶等,其中常由陶鼎和陶甑组成或铁釜和陶折腹甑组成,前者为明器,后者铁釜下附有环状三足支架,应为实用炊器。
东汉墓形制皆为长方形斜坡墓道砖券洞室或土洞前、后室,方向均为坐西朝东。墓口长8.7—10.2、宽1.12—1.2、深5.9—7.5米。道内填五花土,侧壁直立,前壁陡直,墓门开在前壁下底部与墓室相连,封门采用平砖横卧叠砌垒堵;甬道宽约0.9、高约1.1、长约0.8米。室内一般皆进满淤土,平底或砖铺底。室长3.5—4.1、宽约2、高约1.8米。随葬品多放置在墓室前部或前室底部,葬具为棺木,均已腐朽。人骨架多为2具,也有3具的,头向多朝墓门,葬式皆为仰身直肢。随葬品多为釉陶和灰陶,器物组合一般为鼎、壶、仓、瓿、灶、樽、、耳杯、铜镜、铜带钩、铜钱等。 唐墓形制多为前窄后宽的梯形台阶墓道土洞室;宋墓形制多为前宽后窄的梯形竖井底部缓坡墓道土洞室;方向皆为坐北朝南。墓口叠压在灰黑色耕土和灰-扰土下,距地表一般约1.1米,道内填五花土,质松软;口长2.3—4、宽0.6—1.25、深3.4—5.8米;墓门均开在北壁下底部,多用土坯封门,也有少数用砖封堵的。墓室皆作长方形拱顶土洞,长1.8—3.2、宽0.8—2.4、高0.8—2.1米;器物多放置在室内后部,墓志一般放在近门口处,也有放在室内后部的;葬具皆为棺木。人骨架皆头朝北,仰身直肢,有单人葬,也有双人合葬。随葬品多为陶罐、陶瓶,也常见钗、簪、镯等饰件,质地主要有陶、瓷、铜、铁、银、锡、石、贝等。其中瓷盒、铜镜、钗、簪、蛤蜊壳、铜钱等小件器物常放置在棺内,剩余的皆放在棺外。
晚清近代墓的形制皆为前宽后窄的梯形竖井墓道土洞室,墓向皆为坐东朝西;随葬器物多为瓷罐、铁灯、铜钱等。此次发掘为研究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也为研究考古学豫西地区西汉初期和唐末宋初的墓葬特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