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专家的进一步考古钻探,在鸿山遗址土墩中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遗存,这就意味着其存在时间从战国早期提前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而之前认定的越国贵族墓群其实应该是吴越贵族墓群,这一考古发现成为“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论说的重要佐证。
从今年2月中旬起,中国考古界资深考古家邹厚本教授率领鸿山土墩钻探团队历时15天的考古钻探,对大遗址保护专家陈同滨通过历史地图以及遥感技术标出的118个遗址土墩一一复查:标出的118个土墩中,有13个已经湮没,加上钻探过程中新发现的3个,实际存在土墩数量为108个。这108个土墩全部属人工堆积,分为三个时期:宋、明、清;春秋战国;新石器时代。经过对这些土墩土层和包含物的分析论证,确定其中的35个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占土墩总数的三分之一。据了解,鸿山越墓前期考古中丘承墩等战国墓葬为7个,挖掘总数为20个,也占三分之一,因此可以认为这一结果符合考古规律。
自称苏州人的邹厚本教授祖籍就离鸿山不远,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参与过硕放明墓考古发掘,可见与无锡渊源之深。“鸿山越墓入选去年十大考古发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上世纪50年代的大墙门土墩群落的发现已经证实了这片土地的‘不同凡响’,后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