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北庭故城西大寺保护四月启动
  • 余江县平定乡发现一段3000年前古城墙
  • 中外学者共解秦俑谜团
  • 殷商文化是充满生命力的古代文明
  • 北京延庆古崖居为汉代军事要塞
  • 圆通寺挖出300年前精美甬道
  • 云南澄江发现东汉时期古滇国墓葬群
  • 杨岭湾新石器遗址又有新发现
  • 南京发掘全国最大六朝墓葬
  • 河南考古发现唐青花瓷发源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七年考古发掘确认云阳旧县坪遗址为两汉至六朝时期朐忍县城故址所在

    。1999年发掘的C区狮子坪,是旧县坪遗址战国时期遗存的密集分布区。纵观7年的发掘资料,战国时期的遗存鲜见于其他区域。

        汉代遗存分布于遗址的东部,具有鲜明的城市性质的布局特点。其中,C区狮子坪继续发挥冶铸功能;S区为衙署区,发现战国—六朝遗迹多处。2003年清理出汉代大型夯土台基一座,台基的上部叠压有利用汉代台基改建的六朝衙署建筑,建筑设施等级很高。遗址的A、B区和遗址西端的台地是主要的居住区,中部地势最低的长坪为当时的制陶工业区。

        支持旧县坪汉代遗存为朐忍县治所的证据主要包括:2000年在C区出土了带有“朐”字刻款的汉代陶钵;2001年在C区发现了“□君”封泥和S区SK1中的记事木牍,进一步显示了遗址的行政地位——朐忍县治的可能;2004年朐忍令景云碑的出土,应该是确认朐忍治所更为直接的证据。

        去年在遗址北部清理出的一段夯筑城墙和城区至江边通道的发现,则进一步增进了对于朐忍故城整体布局的了解。

        城墙是在北边凹处见到的,用夹杂有汉瓦残片的黄土夯筑而成。城墙残长约40、宽6—7、存高不足1米,边坡为六朝地层叠压,应该筑于汉代。城墙的发现,验证了史籍中朐忍“有大小石城”的记述。和中原习见的规整汉城不同,峡江地区的汉城城防与东北地区一些山城的构筑有些相似,即主要凭借天堑,只在地势低处筑墙。人为修筑与自然地势浑然一体,可以说是峡江地区的一个特色。

        2004至去年发掘清理出残长约70、宽约2米的城市道路。道路位于遗址东南部,直抵江边,为石板修筑的阶梯式路面。清理情况表明,该路修建于汉代,六朝时期进行过修整,应是朐忍城衙署连接峡江的唯一通道。

        发掘表明,六朝时期的城市布局在汉朐忍城的基础上有所扩充。在E区清理出的EF401是六朝时期的大型建筑。该建筑构筑在汉代夯土台基之上,面阔四间,修建有整齐的砖砌暗渠,是遗址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六朝时期建筑,当为该期的衙署治所。A、B区和遗址西端的台地仍然是当时的主要居住区。中部地势最低的长坪,其东半部存在六朝时期的陶窑,仍为制陶工业区,其西半部在六朝后期被辟为居住区。六朝时期的城市道路与城墙未见明显变化。

        旧县坪遗址整体分布约1平方公里,年代跨度为西周末至六朝。从堆积情况看,城址是不断扩大的,但总体而言,得以留存的相对完整的遗迹很少,可能是可资利用的空间有限,只得辟旧建新的结果。西周至春秋时期遗物仅在铸造区北部有零星发现,战国时期遗迹则见于大坪南、北侧,分布有所扩大。汉代遗迹不仅环绕沟谷,且在西面台地和北侧坡上也有分布,其时的常住人口除官员、部曲、工匠外,可能也有少量军队。六朝时期的沟渠、房址已遍布全城,一度兴盛。史载朐忍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迁治汤口,改为云安,旧县坪当即衰落和萧条。今旧县坪遗址东、西大型墓地——马沱和张家嘴墓地的发掘已接近尾声,所见为战国至六朝时期墓葬,与旧县坪遗址的年代跨度相始终,也和史书记载相吻合。从遗址R、K、B、E诸区六朝层位普遍堆积有厚达2—3米纯净红土的情况看,县治迁出后不久曾发生2次大范围、大规模的滑坡,最终导致汉晋朐忍城湮没世间。

        云阳旧县坪遗址历经7年的连续发掘,借助考古学手段印证了学术界有关朐忍城位于“旧县坪”的学术推想。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