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丰富的陶、石、铜器等遗物200余件。
周代墓葬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中小墓,大部分埋藏较浅。墓口长2—4.25、宽1—4.25、深1.2—4.45米。小型墓深度1.2—1.5米,绝大多数单棺带边箱,有腰坑殉狗习俗;少数墓葬一棺一椁,个别有殉人。皆有生土二层台,头向均偏东南。小型墓如M3长2.6、宽1.6、深1.5米,一棺一椁带边箱,在棺椁之间有一殉人;M14长2.4、宽1.4、深1.6米,单棺带一边箱,腰坑殉狗;M17长2.5、宽1.45—1.62、深约1.5米,单棺一边箱。小型墓出土器物组合有陶罐、鬲、豆、盂等,个别出土有铜剑、铜戈、铜镞、铜削、骨簪等。中型墓2座。M31长3.1、宽2.2—2.4、深2.6米,一棺一椁一边箱,椁平面呈“亚”字型,长2.4、宽0.9、残高0.6米;棺长2.3、宽0.7、残高0.3米。出土有陶罐、鬲、豆、盂以及铜鼎等。M38为近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口小底略大。墓口长4.15—4.25、宽3.9—4.05、深4.45米,墓底长4.8、宽4.2米。一椁一独木棺带一边箱,椁长2.65、宽1.35、高约0.9米,板灰厚约5厘米;棺为一根半圆木凿成,长2、宽0.55、高约0.4米,棺底部残留有较多的红漆及朱砂,棺下有一腰坑殉狗;边箱长2.55、宽1.2、高约0.4—0.45米,板厚约2.5厘米,箱内出土有铜礼器、陶器及动物骨骼,包括铜鼎3件、铜罍2件、铜舟铜各1件,另有陶罐、豆、簋、鬲以及骨管饰件等。铜器上多包裹有麻布类织品,罍的颈部还残留有捆扎麻布的红色布带。
汉代墓葬皆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部分被盗扰。墓口长2.7—3.5、宽1.35—2.2、深1.5—6.5米。一棺一椁,有的带有壁龛。头向一座朝北,其他墓均为偏东南向。出土有陶罐、陶壶、铜钱、铁削、石研磨器等,其中M2出土的2件陶壶底部均有模印的篆字。
该墓地的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周代实物资料。墓地南侧的姑子坪遗址早年发现,也曾发现并清理过墓葬,出土有陶器、铜礼器等。2000年清理一座周代贵族墓葬,出土一批重要的铜礼器。1998和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曾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基本弄清了遗址的年代,自岳石文化到汉代时期,大部分遗存属于周代晚期及其以后。本次发掘的周代墓葬,极大地丰富了该遗址周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对其文化性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沂源鲁中地区的周文化研究及其与周边齐、鲁、莒等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