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这3处主要的遗址介绍如下:
1、宣汉罗家坝遗址
遗址位于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1999和2003年发掘共清理出墓葬39座、灰坑50座、房屋基址2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该遗址可分为3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东周时期和汉代。以东周时期文化堆积为主,包括了大量的东周时期的墓葬和灰坑,丰富了对川东地区巴文化内涵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了这一时期的巴文化的分布、巴文化的分区、分期等。
2、渠县城坝遗址
遗址位于四川渠县土溪镇城坝村。面积约330万平方米。去年发掘清理墓葬3座、灰坑19个、灰沟1个,出土各类器物230余件。城坝遗址以战国晚期和汉代堆积为主。特别是发掘3座战国晚期和汉代的木椁墓,进一步完善了川东地区木椁墓的内涵,同时该遗址与宣汉罗家坝遗址相距较近,但在埋葬方式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了解东周时期民族构成、文化的差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阆中彭城坝遗址
遗址位于阆中市彭城镇彭城坝村,嘉陵江西岸一级台地。台地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保存较好。去年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阆中市文管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勘探,并选择遗址的不同地点进行发掘。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陶器,特别是尖底和高柄陶器,对于早期蜀文化分布与扩张有了进一步认识。
以上遗址的发掘对嘉陵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对巴蜀文化的分期、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主要的收获包括:
1、基本建立了嘉陵江流域的文化体系
从目前发掘的资料来看: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的支流渠江流域附近,以巴中月亮崖、通江雷鼓寨、宣汉罗家坝早期遗存为代表,出土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灰陶、黑陶、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网格纹、附加堆纹、戳印纹、蓖点纹、弦纹、篮纹等。器形有花边口沿罐、折沿罐、喇叭口罐等。这对进一步研究该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嘉陵江流域商周时期的遗址主要有阆中彭城坝遗址、阆中坪上遗址、阆中兰家坝遗址、南充淄佛寺遗址、渠县城坝遗址等等。从出土和采集的陶器来看,以黑陶和灰陶为主,器形主要包括小平底器、尖底器和高柄器,包括小平底罐、尖底盏、尖底杯、高柄豆等,进一步认识了巴、蜀文化的内涵以及巴、蜀、商周文化的关系。
东周时期的遗址以宣汉罗家坝遗址为代表,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的墓葬39座,出土1000余件器物,特别是2003年发掘的M33,是目前发现的巴蜀文化的大型墓葬之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对于进一步认识巴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一时期巴蜀文化的礼制有了全新的认识。
汉代遗址以渠县城坝遗址为代表,2004年发掘出汉代木椁墓2座,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木椁墓,对于进一步认识该区域的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完善了对商周时期川东北地区的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川东地区的商周文化的内涵不是很清楚,而嘉陵江流域采集和出土的商周时期的器物,使对长江上游地区和西汉水流域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商周时期川东北地区文化主要内涵是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这也使对于川东地区的商周文化与三峡地区(以湖北路家河遗址、万州中坝子遗址为代表)和陕南的城洋地区(以城固宝山遗址为代表)同时期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
而罗家坝遗址的发掘则使对于东周时期巴人墓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巴文化的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礼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3、城址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四川地区的城址发现较少,对于四川地区城址的研究历来是考古学研究的重点,而渠县汉代城址的发现,对于进一步认识汉代城市布局、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该城址存在的功能上的分区,即遗址可分为土坑墓区、木椁墓区、砖室墓区和城市区,这对进一步认识战国至西汉的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分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