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经过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在施工中发现大量古代碎瓷片的三山街工地终于部分露出历史旧貌。在明代南京名刹承恩寺的东侧,一条曾是南北走向的宋代古河道将宋朝时三山街的繁华以及河边居民们的市井生活悠悠地记录下来。而1000年前的南唐御道依然深埋在这些遗址的下面。面对这种“千层糕”似的历代文化堆积,考古专家由衷感叹:南京名列中国四大古都真不是浪得虚名!而建设单位也打起了“力邀”明朝承恩寺柱础“加盟”新大厦的“小九九”。
明朝承恩寺现身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时,主持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市博考古部专家张金喜首先将记者带到了工地西侧的一个发掘探方,记者看到3米深的地下,一处青砖砌成的高台遗址长度超过20米。数个巨型石柱础、一个石质莲花须弥座和一块精美的云龙纹碑额躺在一旁。碑额正面最上方刻着“圣旨”两个工工整整的楷书大字,其下刻着篆文“敕赐房屋山门……”等字,而背面则刻着“承恩禅寺”几个大字。
张金喜向记者介绍,根据《金陵梵刹志》等史料的记载,承恩寺是明代南京的著名寺庙,原本是明朝大太监王瑾的住宅,景泰二年(1451年),王瑾奏请舍宅为寺,明代宗便赐额“承恩寺”。这块碑就是记载当年的这件事情。而这个高台遗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