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器,因为采用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苏麻离青”颜料,所以色泽艳丽,做工精致,是中国青花瓷的巅峰,十分珍贵。2月11日,记者在三山街工地拣到一片五爪龙纹青花残片,经过省古瓷研究会专家们的鉴定是清雍正时期仿制明宣德官窑的瓷片。而昨天,在龙蟠中路明代皇城涵洞的发掘现场,却出土了一片真正的明宣德官窑青花残片,上面大书“大明宣德年制”。
昨天,是龙蟠中路明代皇城涵洞考古发掘的第三天。市博考古人员已经将堆积在洞口的沥青块清除干净。涵洞全部是由长1米、宽0.5米的青石板砌成,里面堆积着厚厚的淤泥。下午,淤泥中开始出现零星的精美青花瓷片,这表明已经接近明代淤积层。这时,一块瓷片破土而出,是一个碗底,里面写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字分两行,形体舒朗、笔力雄健。因为残片较小,专家现场只能初步推测这是明代宣德官窑器的残片。
平常所见瓷片的落款大多位于碗底圈足中央,为何这件瓷器上的落款却在碗内呢?记者向一位南博瓷器专家请教,他解释说,瓷器落款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尚不多见,字也不多,直到宣德年间才开始大规模运用。不过,刚开始时,落款处并无统一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