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向有“瓷国”的美誉,历史上的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则历来被看成是中国瓷器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但在这五大名窑中,钧窑产生的具体年代却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据悉,近日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抢救了一批从河南禹县流失的古代钧窑标本,对解决钧窑的断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所谓官窑,就是官办的窑场,专门为皇宫、王室和官方生产瓷器;所谓民窑,就是民间办的窑场,生产民间用瓷。而引起争议的是官钧窑。据了解,“柴、钧、汝、官、哥、定”在明代的文献当中已并列出现,而“宋代五大名窑”的称谓在民国时期成了定论,但鉴于文献记载、器型特征、釉色等原因,官钧窑是否属于北宋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1974年,钧窑的遗址在河南禹县被发掘,从而确认该窑在北宋已存在。然而在2003年于同一地点发现的标本中,河南考古所经过勘测却发现该窑产生于元代,而上海博物馆也检测到传世钧窑和出土标本的时代属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即元代中期到明代中期。于是,官钧窑的产生年代一直悬而未决。
据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的专家介绍,他们在民间发现了一批古瓷标本,认为意义重大,于是追根溯源进行跟踪收集,最后发现这批古瓷正是2003年禹县发掘前流失在民间的瓷器标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