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宿迁市开发区)。然而由于历史上黄河频繁的夺泗入淮,特别是明清时期黄河泛滥次数较多,经常的水患造成广大面积的黄泛淤积层,地面调查已不见任何与下相城有关的遗物与遗迹,下相城成为仅存于文献中的一座城池,逐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此次钻探,探出2处基建工程范围均存在文化堆积,堆积呈黑灰色,以北高南低、北厚南薄的趋势分布,厚0.3—2米,埋藏深度平均在7米以下,7米以上多为黄河泛滥形成的淤积层。
2处工程范围均探出一部分城墙和壕沟遗迹。城墙为土筑,夯土最高处距地表约2.7、残高约6、城墙顶部宽约10米,城墙走向基本为正方向。壕沟在城墙外约20米处,宽50、最深处距地表11.3米。为了解城墙的范围、城址的大小,又利用已建成的通城山庄小区和天星花园小区的空地进行了钻探,确定城址为长方形,南、北城墙长505米,东、西城墙长433米,城址面积218665平方米。城墙保存不是太好,西北角部分已基本被洪水冲垮。由于地面建筑过多,未能对城门及城内建筑等遗迹做进一步的钻探。
为验证钻探结果,钻探结束后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中部城墙东南角位置布15×30米探沟一条,进行试掘。由于文化层在7米以下,地下水位过高,且发掘面积过小,发掘进行到4米深时难以继续下挖,仅了解到城墙上部的堆积情况。推测此处城墙经过后期的修补。
钻探及试掘均出土数量较多的陶片及板瓦、筒瓦残片。瓦片正面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断续绳纹、棱纹等,另有一些为素面;背面纹饰多为素面,有少数有麻点纹和制坯时留下的指捺痕迹。瓦片颜色有红色和灰色,灰色占多数,红色仅有少数。陶质为夹砂陶,制法为手制。这些陶片及瓦片年代均在秦汉时期。
与文献相印证,此处城址应即是下相城遗址。此次钻探不仅确定了下相城的具体位置,更对下相城的大小、城墙结构等有了明确的认识,不仅为秦汉城址考古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更对研究宿迁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