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墓道宽1.23—3米,各对一座墓门,门口各有一块封门石板,2扇门扉向外开,西侧门扉已被打开。
前、中室为石筑,以过梁和立柱构成主体框架结构。各个墓室平面均呈长方形,顶部均由三角形和长条形石板错角相次叠压,构成叠涩顶,以长方形石板封顶,石板间以白石灰抹缝。除中室一面过梁外,在前、中室各室过梁及墓门门楣石上,均刻有画像。立柱有长条形和八棱形等。部分室以方形或楔形青砖铺地。各墓室内壁均附着一层黑灰,墓底也有一层黑色灰烬,表明墓室内曾被大火焚烧过。后室均呈长方形,以长方形和楔形青砖券砌,顶部均已被破坏。
由于被盗掘及墓内大量积水的漂移,发现的骨架零乱地散布于中、后室内。出土的50余件随葬品,也散乱地分布于西部2个中室和2个后室,且多已残碎,以陶器居多,除少数为釉陶外,均为泥质红陶。器形有鼎、罐、壶、扁壶、熏炉、钵、耳杯、魁、勺、连枝灯座、猪、狗等,个别耳杯底部印有阳文“用”字;另外还出土有剪轮“五铢”铜钱、铜器残片及铁棺钉等。
M2位于M1西部,破坏严重,仅存1块门楣和2块过梁,其上均刻有画像。
此次发掘重要的收获是2座墓内出土的画像石,共有画像30余幅,均刻于门楣及前、中室过梁上,内容较丰富,主要有胡汉战争、车骑出行、狩猎、庖厨、四神,以及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如孔子见老子等,并有“左交龙右白虎”等题刻,另外还有几何形装饰图案等。这些画像雕刻精美,技法娴熟,均为减地平面线刻,部分画像仅有平面细线刻,而没有剔地。
从M1出土的陶器形制及剪轮“五铢”铜钱看,具有东汉晚期特征,2座墓葬出土的画像石雕刻技法也与东汉晚期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相似,因此,2座墓葬的年代可判断为东汉晚期。
大街村清理的2座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为山东地区东汉晚期墓中常见的器物,但其形制特殊,在山东地区发现较少。尤其是墓葬中发现的画像石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山东地区较少见,而在长清这一带,除著名的孝堂山石祠堂以外,发现的画像石数量也很少,这次的发掘也为这一地区增添了丰富的画像石资料。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