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国内交流的频繁,科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和拓展,对文物保护理论、方法、技术多方面的综合研究日渐深入、日臻缜密,各国、各地在文物保护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保护修复的技术不断创新,方法多样,工艺更趋成熟精湛。因此,定期小规模地集中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就某地区、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的考察和交流研讨,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
二.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优势互补寻求资源整合,从而使文物保护在方法和工艺上更趋于先进和合理。
由于这次考察组的成员各有不同的专业侧重,因而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具有相对鲜明的专业特点,对问题的整体判断比较全面和准确,尽可能避免片面、单一的弱点,集中优势,达到互补。 这次考察的目标主要有甘肃省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山西省云冈石窟、内蒙古大召寺,以及呼和浩特博物馆等,就石窟遗址景观环境、塑像和壁画的保存及保护现状、存在的石窟渗水、裂隙、塑像和壁画残损、空鼓、酥碱、彩绘脱落、粉化等多种病害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听取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有关人员的详细介绍,中日专家们也各自谈了看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以小型报告会的形式就各自所做的工作和获得的成果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展示,进行研究探讨。日本筑波大学大学院人间综合科担任世界文化遗产专攻的教授泽田正昭先生就“麦积山、炳灵寺涅般木塑像的保存处理”发表了报告,他从塑像的结构、构造以及方法、工艺上都做了详细的调查说明和保护修复过程的说明,并以日本法隆寺五重塔内的塑像作了比较,对炳灵寺涅般木塑像保存处理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中日专家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时期的壁画所采用的保护措施、方法和工艺作了比较研究,并且通过实地考察,就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譬如:大家在考察呼和浩特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正在进行的大召壁画和吐尔基山辽墓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的时候,现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召壁画是1985年揭取的寺院壁画,系泥质壁画,揭取后曾对壁画地仗层做过环氧树脂加固,吐尔基山辽墓壁画则绘于石灰层上,因墓室浸水等自然力的因素造成壁画从墓室壁体上滑落,对两种环境不同、质地不同、制作工艺不同,且揭取保存状况各异的壁画,专家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就保护修复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诸如材料的选择应用、方法工艺的改进等等提出了切实的建议,非常有效地支持和帮助了基层的文物保护工作。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文物保护修复的整体研究水平。
在文物保护修复中,我们既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选择了自己完成任务的路径和方法,但也要了解别人在做什么,怎么做?别人在材料、方法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研究应用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和特殊的效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只有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够得以实现。
在这一基础上,如果能够将具备专业优势的人才资源加以科学地整合,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定期地针对某一处或某一个难题进行实地考察,并随时随地发表报告,就彼此间的看法及时地交流、探讨,以有效地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既有灵活性又有针对性,或许不失为一种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这次考察中,中日双方的专家学者们都认识到了这种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比如,日本在文物修复中,在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上有其独特的传统和特色,而我国也在多年的修复中积累和总结出自己的修复工艺。我们在文物修复中,都各自有自己的侧重面。通过这次考察,双方人员对文物保护修复的一些理念、原则达成共识,认为保护修复不仅仅要重视材料本身,而且更要注重工艺的流程和技术细节的研究。例如,在保护修复中广泛使用的黏合剂,一方面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和应用,中国和日本都有一些性能很好的产品用于文物保护修复;另一方面是传统材料、工艺的沿用。我们通常使用的明胶,是一种用动物骨、皮毛熬制的黏合剂。在市场上我们买到的只能是统称的动物胶,根本无法得到分类的动物胶,兔子胶、水牛胶等等。笔者曾走访了内蒙古的几个骨胶厂,但都已经放弃了传统骨胶的制作,只生产药物用的胶囊。日本的一个文物保护修复所就开展了关于传统熬胶工艺的研究,原因是早年他们从中国的广州和内蒙古、河北等地都买到传统工艺熬制的动物胶,而现在却买不到了。记得负责研究的这位日本同行还风趣地和我开玩笑说,以后我们研究生产出来了,再返销到中国去。恐怕也不单单是一个玩笑而已。考察交流中,大家一致表示,在今后的文物保护修复中,要把对传统材料的应用研究与传统工艺的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把有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结合起来,多学科、多专业交叉互补,互为印证,以促进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同时,大家也希望今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最好能够定期召开,从而形成一种有益的交流模式。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