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墓———两个洞穴形状的狭小墓室内,四壁用红、黑、赭色涂料绘满了各式精美的壁画。
在右边墓室中,壁画以生活场景为主,不仅有两个半米多高、身着具有蒙古特色民族服饰的侍从,还画有当时人们对弈、抚琴、授课、赏画的场景。而在左侧墓室中,除了同样的侍从侧立墓门两侧外,墓室四壁上的壁画和右侧墓室显露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以牡丹、松柏、飞鸟、蝴蝶等花鸟为主的画面层层叠叠地画满整个墓室,甚至连墓顶也绘满祥云。
凭着古墓的结构和墓内壁画的内容,考古队员将墓葬年代定在了元代至明朝。而前不久,在北京大学静养的我国考古界泰斗宿白先生,看到壁画的照片后兴奋地说,“这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元代墓室壁画。”
我市首见特殊墓葬
据市考古所考古队领队林必忠介绍,他们挖开墓顶上部的泥土时,意外发现了两面铺满小青瓦的仿地面建筑的屋顶,“这个墓葬结构并非我们初期预料的那样简单。”
据悉,这是我市首次发现该种结构的墓葬形式,其仿地面建筑的修建方式,对我市历代墓葬演变、结构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揭取方式全国首创
据市考古所所长邹厚曦介绍,考古所专程从河南洛阳请来两名壁画专业技工。但这个由三合土修筑而成的墓葬,让两位专家也犯了难,这次工作被他们称为是国内揭取壁画最难的一次。”
于是,考古队员们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揭取:从背后整体切割下壁画后,再层层将壁画后面的泥土打薄,只留下画有壁画的一层运回重庆。邹厚曦表示,这种方法属全国首创。
经费困扰壁画保护
邹厚曦说,珍贵的壁画被揭取下来后,被海绵包裹着通过集装箱车从巫山运回重庆。可面对这个难得一见的宝贝,考古所的工作人员们却犯了愁。
由于缺乏经费,如今,这些揭取下来的壁画只能存放在原市博物馆的陈列大厅内,而工作人员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给壁画防霉。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