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朝时期重要的海防军事设置。
赤湾右炮台枕山面海,坐东北,朝西南。炮台西面设置大炮的露天实心高台已毁,炮台围城由东、南、北3道围墙及西面的露天实心高台构成。围墙宽厚坚固,围墙基址用不规则石块构筑,东围墙基址宽3.38、南围墙基址宽2.15、北围墙基址宽2.25、围墙残高0.3—1.8米。炮台台门设在炮台北围墙西端,残高1.8、宽1.6、门深2.2米。在台门处设一门槛,门槛为长条形青麻石,两侧各置有0.2×0.25米的石门臼。台门内有一竖门栓的条石,长1.5、宽0.2米,中间置7个8×8、深3.5厘米的方孔。台门内一侧建有一道台阶,由围城连接设置大炮的露天高台。 围城内有面积大小不等的7间房屋,其中有4间住房,1间伙房和2间-库房。住房及伙房建在围城西部,-库建在围城东部,由一条0.8米宽南北走向的过道把住房和伙房与-库区分开,过道下设青砖构筑排水道,南侧为暗沟,北侧为明沟,深42、宽18厘米。西部中间有一东西走向宽1.6米的通道连接台门,通道南、北两侧有5间房屋,南侧为3间住房,北侧为1间住房和1间伙房。东部的-库外设一大门,大门与西部中间的通道连接,大门残高0.38、宽2.29米,用青砖砌筑。-库内设2个库房(南侧的库房大部分已毁)。住房、伙房及-库房的墙基为砖石构筑,墙体为三合夯土,宽0.32、残高0.35—1.25米。住房和伙房墙面残留灰沙抹过的明显痕迹,火药库房的墙面部分灰沙已脱落。房门宽0.7—0.75米,房屋地面用青砖铺砌。
右炮台出土炮台驻军的生活用品及军事用品180件。其中生活用品105件,包括陶器36件,主要有罐、壶、钵、虎子、陶饼、盒、灯盏托等;瓷器60件,有碗、盘、碟、壶、杯等;石器3件,为砺石;铁器3件,2件铁镰刀,1件铁耙;铜钱4件,2件为康熙通宝,1件为嘉庆通宝,另1件锈蚀严重。军事用品75件,其中陶器6件,有火药缸、盆;石器5件,为石炮子;铁器64件,为63件铁炮子,1件铁炮残件。
出土器物中陶器类的罐、钵、盆多为酱釉,壶、虎子为黄釉,灯盏托为绿釉和黄釉;瓷器类的碗、盘、碟、壶、杯大部分为青花,只有2件豆青釉,一件粉彩,一件哥釉。从器物的造型、釉色及纹饰来看,出自香港大埔窑、佛山石湾窑、江西景德镇窑及福建德化等窑;器物的年代,上限为清初康熙,多为雍正、乾隆,下限为道光时期。
赤湾右炮台遗址的发掘,为判断其修筑的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唐宋时期,香港屯门为海外交通枢纽,明正德九年(1514)—正德十六年(1521)葡萄牙人强占屯门7年之久,此时广州对外滨海下舶处已移至今日之宝安(深圳)南头。而“深圳赤湾等港湾是古代海外交通住泊之地,可以窥见运载倾销于世界各地中国瓷器的船只在此补给,装卸转运情况。”赤湾右炮台遗址出土如此丰富的陶瓷器物与上述记载相吻合,说明明清时期位于珠江口岸,作为广东省会门户的赤湾港是重要的海外交通港湾。
赤湾右炮台是清初清政府修筑的海防军事设施,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广东在清初筑有此类炮台65座。赤湾右炮台遗址基本保存了当时的原貌,它为研究清初的海防和军事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