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厚的细沙,沙中还摆放数千块石块。棺椁埋在沙中,已朽成灰痕。木椁痕迹长12米,宽7.4米,高约3米。棺箱尚未清理出来。北部的墓葬也是一座大型土坑墓,专家认为两座墓是夫妇合葬墓。
据主持该墓葬发掘的专家介绍,虽然主墓只清理了不足一半的面积,但目前已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有圆形盖印鼎5件,四龙耳鉴2件,方壶2件,鬲1件,敦1件,?3件、浴缶1件、编钟3件、柱头饰10余件,以及一些戈、矛、簇、车軎、马衔、节约等青铜器和一定数量的包金铜片、玉贝、海贝、骨质仿贝等。其中不乏精美重器,最大的圆形盖印鼎口径80厘米,在已发现的楚国青铜器中,体量仅次于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的最大的楚鼎——镬鼎;两件四龙耳鉴口径67厘米,形体较大;两件双龙耳方壶,花纹精美。此外,还发现了一组石编磬共10件,质地精良,十分难得。木椁内壁上原绘有黑地红漆花纹,并装饰有一定数量的由包金铜片、大小海贝、玉贝等组成的图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蔡全法认为,该墓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出土物不是一般贵族使用的器物,墓主可能是楚国受封于蔡的高级贵族。
是一座国内罕见的积石积沙墓
与出土的青铜重器一样重要的,是该墓葬的另一特点——一座国内罕见的积石积沙墓。这是古人防止墓葬被盗的一种手段。该墓18米深的墓穴中,其中10米都是细沙,其中还混杂了数千块大小不一、石质纷杂的石块。石块最重的有150多公斤,小的也有几公斤重。墓道的底部距椁底还有5米距离。椁室以上和周围积石积沙,一旦有人进入,石块和细沙将会把进入墓穴的人埋住,由此可见造墓人的良苦用心。据专家介解,此墓从汉朝至今已被盗掘过12次,但依然保存较好,充分说明其防盗设施的完备。
意义重大,弥补史书之缺
蔡国是西周时期重要的诸侯国,蔡国故城(今上蔡县一带。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曾作为蔡国国都达500年之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后蔡被楚吞并,楚王在这里分封重臣镇守。根据专家推测,此次发现的墓葬墓主很可能是楚国分封在蔡的高级贵族。至于究竟是县公还是封君,要等破解青铜器物上的铭文后才有定论。
因为这一期间蔡国楚国之间的关系在史书上也少有记载,蔡全法认为,不管墓主究竟是谁,此墓葬的发现都将对研究春秋末至战国初期蔡、楚之间的关系有重大意义,弥补了史书之缺。同时,蔡国在这一带保留了完整的中原文化,楚国占领者带来了丰富的楚文化,此次考古发现还将对研究两者之间文化融合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悉,该墓葬还将进一步向下挖掘。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