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古鲁村位于巍山县马鞍山乡三鹤村委会北端,西面和北面紧靠紫金山,在村子的东面有一条自西北向东南流淌的深箐河,长年流水不断。文物出土地位于母古鲁村南约300米处的山坡上,这里山势陡峭,其地貌属岩溶地形区,海拔约2200米。
据发现者介绍,这批铜器是因近几天连降大雨,山地坍塌,在距地表2.3米处的土石层中发现,这批铜器出土时较为集中,而且保存较为完好。从周围的环境和被雨水冲刷的沟道断面上看,未发现其他遗物和遗迹,因此,我们推断应是窖藏文物。
二、出土铜器
出土铜器共8件,其中编钟2件,矛1件,剑1件,杯2件,牛1件,人物形杖头首1件。
1、剑1件。剑长36厘米。为椭圆实心茎棱脊腊长形剑,茎面有螺旋纹,窄长身厚腊“山”字格剑。由下端往上两丛渐窄以致突锋锐尖。
2、矛1件。为曲刃式铜矛,通长32.5厘米。身若琵琶状,銎口呈圆形(似鸭嘴形),贯通中脊,侧刃内凹位置在矛身中部偏下,双耳位于骨交上部两侧,骨交端分叉,矛身中脊饰孔雀羽状纹和阴刻圆圈纹。
3、编钟2件。通高28、宽12厘米。形状相同,大小一样。扁圆筒状,上圆封闭,半圆环钮,下端平口,共鸣箱为扁突体,舞面弧凸,腔上阔下微收,两铣由上至下稍向内倾,钟的正面、背面、两侧及顶端有散音孔,正面饰双虎食人纹,下端1/5处饰弦纹2道,弦纹下为卷云纹。背面饰双鹤燕鸟纹,下端饰回纹。
4、牛1件。高10、长13.5厘米。为站立状,神态自如,两角尖突,其中一只角微残,牛背脊和腹下有2条对称线(应是合范线)。
5、杯2件。通高10、口径8、底径6.3厘米。杯为圜底圈足,形状相同,大小略有差异。杯的口部为直通状,口沿和腰部饰弦纹两道,在弦纹之间饰卷云纹。
6、人物形杖头首1件。通高8厘米,为镀锡青铜人物形杖头首,呈站立状,中空。上身着方格纹薄衬,下着菱形回纹饰裙,颈挂饰物,两臂饰钏,手腕饰弦纹串饰,左手略抬紧贴胸,右手略抬至腹部,左腰际有2根编结形带饰,头部额前有流海。从像的背面看,头部均为编发。从整个人物的造型和衣着装饰上看应是一女性。
三、初步分析与研究
巍山马鞍山乡母古鲁村出土的这批青铜器,不仅有兵器、乐器和生活器皿,而且还有六畜中的牛和精美的人物形杖头首。由于没有准确的文物出土层位,在断代和文化属性上只能根据云南省多年来的考古成果来进行对比研究。在这批青铜器中,不论是从形制上还是从纹饰上来看,均与祥云大波那、楚雄万家坝、弥渡苴力、昌宁坟岭岗出土物相同和相类似,以上这些地方出土的器物都定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而巍山出土的这批青铜器的年代同样不会晚于战国中期。
巍山出土的这批青铜器中,螺旋纹柄山字形格剑、曲刃式矛、双虎(双鹤燕鸟)纹编钟和牛的文化面貌与滇西(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相同和相似,而镀锡青铜人物形杖头首则与滇池青铜文化更趋于接近,在同一地点出土2种类型的文化,说明巍山是滇池青铜文化与滇西青铜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地区。而这批青铜器物民族特色十分明显,这种文化面貌上的变化,应与氐羌系统的昆明族有着直接的关系。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