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联合考古队日前在对江油市大康镇吴家后山“大水洞”的发掘中,发现大量形态迥异的磨制工具和陶片。专家称,这些新石器时代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巴蜀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 去年8月,江油市农业银行职工王发全在一次野外探险中,意外发现了“大水洞”。王发全将在洞中拾得的陶片带给省文物研究院,经证实为新石器时代的陶片。今年10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考古队进驻“大水洞”开始发掘。 “大水洞”位于吴家后山主峰,海拔约为1400米,为喀斯特溶洞。洞口向东,高约30米,宽20多米,洞内可闻潺潺水声。洞口附近有阳光,水源距洞口仅100米,洞内适合人类居住的范围大约有1000平方米。通过初步发掘,考古队基本证实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居住遗址。 目前,在“大水洞”内已发现了石锛、石斧、石矛、石刀、石凿、骨针、大量磨制石器所用的砺石和大量陶片。这些石器大多光滑锋利,极具攻击性;而陶片则大多刻着横纹和交叉纹,简洁而精巧。有些陶片虽然没上过釉,但表面有光泽,“磨光陶”说明当时的制陶技术已经比较先进。 绵阳市考古队队长宋建民认为,从陶片的口沿、饰纹、陶质等推断,“大水洞”人类活动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比川西宝墩文化、三峡哨棚嘴文化的时代还略早一些。这一时期,人类已有农业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