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四条大路的内侧修筑。宫城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到9座。二里头文化早期即有多重院落的大型夯土基址,大型基址之间的通道下发现有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已确认二里头文化晚期宫城内至少存在两组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建筑基址群。
二里头文化早期大型建筑基址院内发现的贵族墓葬成排分布,多铺朱砂、有棺痕,出有铜器、玉器、漆器、白陶器、原始瓷器、绿松石器、成组蚌饰、海贝和大量陶器。这是二里头遗址发掘中首次在宫殿区内发现的随葬品丰富的贵族墓。其中一座墓随葬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器物全长逾70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粘嵌于有机物上,组成龙身和图案,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绿松石龙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是难得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始建于二里头文化二、三期之交的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的、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它是迄今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且与后世都城的营建规制一脉相承的都邑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在宫殿区南侧大路发现的车辙痕,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车辙遗迹,它的发现将中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而属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大型夯土工程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的发现表明,二里头遗址在这一时期仍属高规格的大型聚落,尚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并未像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已全面废毁。进一步的探索将会不断深化我们对这座处于中国文明形成阶段的初期王朝重要都邑的认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