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宫也,” 又据宋敏求《长安志》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该书又引《十六国春秋》载:“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慕容冲据阿城······”《旧唐书·高祖本纪》载:“乙亥,命太宗自渭屯兵阿城,陇西公建成自新丰趣霸上······”
在考古勘探和发掘中,已清理了存于现认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北部的“阿城”北墙遗迹。前殿西部和东部因有村庄覆盖,不能发掘。故已无法找到“阿城”之西墙和东墙的遗迹。但据当地群众反映在解放以后还看到过夯土台基西部有一道南北向土墚,高约1米。且土墚东西两侧有碎瓦片,后被村庄覆盖。同样,在台基东部亦存在上述遗迹。故我们认为群众反映的遗迹现象应为:“阿城”之西墙和东墙。又,在现认的前殿夯土台基南部勘探和发掘中未发现南墙的遗迹。这样考古的调查、勘探和发掘之“阿城”资料与文献记载的“阿城”资料是一致的。
综合上述,现认的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就是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之夯土台基。
1、 阿房宫前殿遗址未发现被火焚烧的痕迹
自2002年10月——2004年12月,考古队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试掘和发掘了3000平方米,勘探面积350000平方米(被村庄覆盖之处,除水泥地和砖铺地之外,在花池内、羊圈中、厕所旁、房屋间的空地中等等均进行了密集勘探)。未发现一处在当时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亦与《史记》记载相亦一致。
传说中认为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这种说法未见于《史记》记载。与此相反《史记》中却有项羽火燒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记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燒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即项羽当时对咸阳采取了燒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又《史记》中载:“燒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在这里司马迁也没提到项羽燒阿房宫。
考古工作者在秦都咸阳第一、第二、和第三号宫殿建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宫殿建筑遗址被大火焚烧的痕迹。由此看来,项羽当时燒的是秦都咸阳宫和其他秦宫室,而未燒阿房宫。考古资料表明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遭到大火焚烧。
2、 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建成
(1) 根据考古勘探和发掘资料,前殿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
A、 勘探和发掘中仅发现了台基上面的“阿城”城墙遗迹,墙顶部有建筑,其倒塌堆积中含有大量的秦、汉板瓦片和筒瓦片及少量瓦当。
B、 勘探和发掘中,没有发现前殿夯土台基上面的秦代宫殿建筑遗迹。
B1、没有发现秦代建筑堆积层,通过发掘了解到,夯土台基顶部(即“阿城”以内)的土层堆积为:耕土层下即为夯土台基面;耕土层下为扰土,其下即为夯土台基面;耕土层下为扰土层,其下为近代堆积层(宋代以后堆积层),其下即为夯土台基面;耕土层下为扰土层,其下为晚期堆积层(东汉—宋代堆积层),下面即为夯土台基面。
B2、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
B3、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即未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的墙、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及廊道和散水及窖穴、排水设施等等。
综合上述通过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只建成了北墙、东墙和西墙。
(2) 文献中记载秦阿房宫没有建成
A、 从修建时间上来看秦阿房宫不可能建成
《史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而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阿房宫的修建工作停止,全部人力调去修建陵墓。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四月,復作阿房宫。”而公元前207年二世-。阿房宫的修建工作也就寿歸正寝了。这样阿房宫的修建工作前后最多为四年的时间。从当时的生产工具和运输工具来看,能把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长1270米、宽426米,面积54万平方米,高12米以上)建成就已实属不易了。按《史记》中描述的阿房宫前殿的主殿“东西500步,南北五十长,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宏伟规模,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是很难建成的。
B、 文献记载中,从秦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到秦王子婴的全部-活动在咸阳宫或望夷宫,而均与阿房宫无关。
《史记》载:“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又载秦二世的办公地点在望夷宫。“遣樂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殿门,······二世-。” 又载子婴之活动地点在咸阳。“子婴遂刺杀高於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壐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從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從上述不难看出,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的政令活动均在咸阳或望夷宫,与当时秦始皇当朝宫来修建的阿房宫前殿没有任何关系。这从侧面反映出阿房宫没有建成。若阿房宫建成了秦始皇首先就会从咸阳迁到阿房宫前殿来办公了。
C、 《史记》和《汉书》明确记载阿房宫没有建成,前殿亦没有建成
《史记》载:“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镐,豐镐之閒,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做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原来打算阿房宫建成后再从新选择美好的名子定名,因未建成,此愿望落空。因在“阿房”这里 建筑的宫殿,所以天下人称之为阿房宫。
《史记》载,二世(元年)四月,復作阿房宫。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二年)冬天,因赋税、劳役繁重,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全国大乱,形势无法控制。於是左、右丞相和大将军建议立即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工程。《史记》载:“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衆,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然而秦二世并没有接受他们三人的建议,说“······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觀先帝功業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閒,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不但阿房宫的修筑工程没有停止,秦二世还把两位丞相和一位将军送交司法部门处理。结果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左丞相李斯成了阶下囚。可见当时阿房宫并没有完工,工程还在继续进行。(三年)秦二世-,阿房宫的修建工作也就停止了。
《汉书》中亦明确记载阿房宫没有建成。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上述种种文献记载,充分说明了阿房宫没有建成,考古资料进一步表明阿房宫前殿根本就没有建成。
记:李老师,您谈得真全面,论点、论据清楚、明确。那么阿房宫考古队今后有何打算?
李:好!我就这个问题简单谈一下。
阿房宫考古队今后的工作要首先搞清阿房宫前殿周围有无附属建筑?再者,因阿房宫建筑在战国秦上林苑内,而这里也是汉代上林苑故地,那么要把阿房宫的建筑从战国秦上林苑和汉代上林苑宫观建筑中剥离出来,彻底弄清阿房宫的范围,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之一。当然这项工作非常艰难,但是要彻底揭开阿房宫的神秘面纱,给国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再困难的工作也要去做。这是考古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在去年11月份的一些媒体的报导中了解到您那里又有重大的考古发现。您能给广大网友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李:好。阿房宫考古队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后,在寻找和确定阿房宫范围的过程中,在前殿遗址之西1150米处发现了一座较大的宫殿建筑遗址。
记:这座建筑遗址规模有多大?
李:该座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园林区。南部宫殿区夯土台基东西250米、南北45米、现存高9米。而北部园林区因破坏严重,范围难以确定。
记:这应算是一座很大的建筑遗址了。那么,该建筑遗址内都发现了哪些遗迹呢?
李:阿房宫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在台基西面有廊道遗迹,宽1·7米。其西为瓦片鋪装的散水,宽0·67米。散水东西边沿有完整的拦边砖。从倒塌的建筑堆积物被火燒过来看,台基上面的宫殿建筑曾应遭遇过火灾。
台基北面的园林内发现了一处由大、小卵石构筑成的石渠。该渠位于台基北3·8米。石渠呈曲折状,现存通长31·2米。其中东西长8·9米,其西端北折现存4·9米;其东端南折现存17·4米。石渠渠心(即流水部位)宽0·4米、深0·12—0·15米。渠心内鋪装了小卵石,其下垫鋪了较大卵石。渠壁由较大卵石砌成,朝渠心的一面光滑、平整。渠两壁外侧,又构筑了三排较大卵石。第一排卵石排列稍密,第二、三排卵石排列稀疏,呈“品”字形分布。该石渠窄而浅,不具备排水功能。应为园林内一流水景觀。渠两壁外侧的三排较大卵石应是作为渠水漫出后嬉戏踏步之用。
记:李老师,这座建筑遗址是什么时代的呢?
李: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该遗址出土板瓦、筒瓦、瓦当的形制来看,板瓦表面为细密交错绳纹;筒瓦表面皆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或手抹成的凸棱,筒瓦全部为泥条盘筑法制成。此外,出土瓦当当面纹饰及瓦当制法均具有战国秦的特征。再者,筒瓦内面和瓦当背面均凹凸不平。出土拦边砖之纹饰为顺长绳纹和细密小方格纹,这些均为时代较早的特征。
总之,从上述出土建筑材料来看,无论从纹饰特征或从制作粗糙、表面不光滑,纹饰较浅、纹路不清淅来看,均与秦都咸阳之咸阳宫出土建筑材料相同,而要比阿房宫前殿遗址北墙顶部建筑倒塌堆积中的出土建筑材料要早得多,故该遗址早于阿房宫前殿遗址,应为秦统一以前的战国秦上林苑建筑遗址之一。
记:也就是说,这座宫殿建筑遗址与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是吗?
李:是的。11月份,有些媒体故意炒作,硬要把该遗址与阿房宫连起来说。更有甚者,干脆就说该遗址属于阿房宫……前面我已谈到,该座建筑遗址的时代非常明确,是早于阿房宫的战国秦的上林苑建筑遗址之一。而阿房宫是秦统一以后,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在上林苑内建造新的朝宫—阿房宫。任何文献上也没有说过上林苑中的建筑划进了阿房宫的范围。所以阿房宫考古队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侧1150米处发现的这座属于战国秦的上林苑内的建筑遗址跟阿房宫毫无关系。假如把秦统一以前的战国秦上林苑的建筑都指认为阿房宫的建筑,那么阿房宫考古队就不用再花钱、受累、费时地寻找和确定阿房宫的范围了,只要说战国秦上林苑的范围即阿房宫的范围就可以了,阿房宫考古队就应该立即解散,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记:李老师,今后您打算怎样开展工作呢?
李:阿房宫考古队将进一步作寻找和确定阿房宫范围的工作,阿房宫到底有多大?考古队一定要给国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记:李老师,您现在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可还仍旧奋斗在考古第一线,经受着风吹、日晒、雨淋、挨冻的考验。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呀!
李:谢谢! 这对我来说,就应该这样作。这是一个考古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记:预祝阿房宫考古队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成就。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李:再见!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