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西汉时期“六安王”大墓的发掘,再次印证了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传统。
在传统儒家观念中,生之礼与死之礼同为一礼,是“礼”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古代陵墓通常会建成房屋状,容纳棺椁,堆放珍宝及生活必需品,以供死者来生享用。
记者在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汉墓考古发掘现场看到,所谓的“双墩”即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坡,其中,南边的“墩”已经被“削平”,一圈篱笆墙围起了一个巨大的“土坑”,深达11米。坑的底部静卧着方形的墓葬,中间是主棺,包括木椁、石椁和双层木套棺;其南、西、北三面被顺序堆起来的黑色木头成“凹”字形包围。
据专家介绍,这样的墓室结构叫做“黄肠题凑”,三面的黑色木头材质一般为黄杨木,就这座墓葬来看,可能因为当地不盛产黄杨木,而以柏木代替。取柏木心加工成大小相同的木料,按树心朝向墓室的方向在墓室三面依次堆积,形成长9.1米、宽7米、净空2.5米的“题凑”。经过几千年的地下岁月,这些木头已经炭化成黑色,却依然平整结实。
&nbs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