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和第一阶段的课题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新砦课题组去年对城墙西北拐角进行大面积的发掘与解剖,再次证实新砦城墙的存在,同时,对城址中心区浅穴式大型建筑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初步认定这是一处规模宏大、建造考究的露天浅穴式建筑,其功能很可能与古籍所载“坎”“”之类的祭祀遗迹有关。
2002—2003年钻探表明,新砦城墙的西北角平面大致呈直角布列,这样的分布状况喻示着城墙西北角不会是自然形成的壕沟,应该是人工主动建造所致。为了证实这一推测,去年,新砦课题组选择城墙西北角进行大面积揭露。整个发掘区大致呈拐角形,加上扩方,合计发掘面积达300余平方米。
发掘结果表明,西北城角平面大致呈圆弧形,其地层堆积与往年在北城墙、东城墙和西城墙上解剖的探沟一样,也是二里头文化的壕沟打破了新砦期的城墙,新砦期的城墙结构和夯筑方法也与往年发现的一致。这种城墙内转角呈圆弧形正是龙山时代城墙的特点之一。此外,新砦城墙的特点还有:一是护城河与城墙紧紧相连,即城墙的脚下即为护城河。这种做法,或许是城址的原始性使然。不宜拿商代以后的城墙与护城河有间隔的模式来套史前城址。其二,新砦城墙的夯层局部为斜夯层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