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化属于同一区域,又与下游红水河乃至于西江的古代文化密切相关;黔西北一隅属于滇东高原的延伸。以贵阳为中心,形成了几个文化圈的接触和碰撞地带,这些不同文化的碰撞带给贵州文化多种多样的基因,奠定了贵州文化开放的、丰富多彩的基调。
在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中,获评2005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威宁中水遗址群发掘基本建立了黔西北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序列,这一文化系列展现出尤为明显的多种文化交流冲撞融合的特点。公元前1300年至前700年,威宁中水所在的黔西北至滇东北的昭鲁坝子曾经有一支以稻作农业和固定山顶祭祀复杂宗教生活为特征的独特青铜文化———鸡公山文化,公元前800年前后,鸡公山文化受到来自四川盆地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红营盘类遗存。公元前300年前后,这一地区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通过云南曲靖地区而来的石寨山文化影响尤为强烈,导致了文化面貌上的巨大变革,形成了赫章县可乐遗址、普安县铜鼓山遗址和威宁自治县银子坛、梨园遗址一类文化遗存。
河流成为远古文化在贵州传播交流的通道,珠江上游的北盘江被诸多学者认定为古夜郎故地的牂牁江,该流域的考古对探索古代夜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盘江流域发现了14处极具地方文化因素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魏晋时期的文化遗址,为认识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文化面貌和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清水江流域发现的大量石制品和陶片,其风格接近湖南怀化市黔阳县高庙遗址,为贵州首次发现;乌江将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紧紧相连,该区域近年来发现的数十处古代遗存,有助于贵州北部与重庆古代文化联系和交流的研究。
黔西北、黔北、黔东北、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各自是相邻地区文化在贵州高原的延伸。在基本建立了黔西北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序列后,我省考古工作将力争在黔北、黔东北、黔东、黔东南、黔西南地区逐步建立先秦时期文化序列,使远古文化在贵州高原汇集交流融合的“文化地图”更加明晰。专家断言,这将对重新认识贵州乃至我国西南地区的历史,丰富我省文化内涵,提升贵州形象和促进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宁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