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专家:我国对河套人面貌认识还很不到位
  • 武则天乾陵地宫可能已被盗
  • 专家:中国的家猪最早出现在三峡
  • 鄂尔多斯青铜器起源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
  • 杭州再考岳飞初葬地 秦桧为何不葬杭州?
  • 四川省蒲江县船棺首次出土5件大型精美青铜器
  • 山西祁县一古墓内发现一秦汉时陶棺
  • 《探索》评出06年六大考古发现(组图)
  • 一夜之间水淹墓室,江宁宋墓发掘受阻
  • 新疆精河发现一处丝绸之路古驿站(组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解密金陵大报恩寺重建六大悬疑

    金陵大报恩寺究竟因何而建、经历过多少次的劫难,最后又如何毁灭?奢华的背后,究竟具有多少艺术价值,究竟拥有多少奇珍异宝?而重建究竟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重建究竟能恢复多少“原汁原味”,如何在重建的同时保持历史原貌?乃至明朝三任帝朱棣生母到底是谁?……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团接踵而至,在这个世界奇观的即将重建之际,周末报记者将带你重新回味那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解开其中的一个个谜团。

    南朝四百八十寺起源

    12月25日,南京,大雾。即使是午后的阳光,也撕不破笼罩在秦淮河上的迷雾。

    出中华门,经长干桥过秦淮河,到南京晨光机器厂(原金陵机器局),是一片低矮楼房连绵而成的居民区,不见大报恩寺。

    南京晨光厂的大门口立着一块路牌,“三藏殿后街”。

    沿着路牌所指往北,一头钻进那片居民区,蓝底白字的门牌上写着、“北山门”、“宝塔根”、“宝塔山”……“这里就是大报恩寺。”几个站在墙边享受午后阳光的老人很肯定地告诉记者。

    在老人们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一口“北宝塔根古井”边上。“这口井以前作用很大,周围居民喝水都靠它。”张姓老人一边说,一边伸展开双臂向记者比划着当年这口古井滋养的范围,而关于大报恩寺渊源,他们却表示自己的年龄还不足以解释那段历史。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汪永平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研究,距今已有20多年了。

    “这里是南朝寺庙的发祥地。”汪永平对包括大报恩寺在内的南京城南地区情有独钟,“贯穿城市东西的秦淮河从孙吴以来就是居民密集、商业繁荣的菁华所在。”

    从孙吴建都开始,南京经历了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等十个朝代,故称“十朝都会”,金陵大报恩寺也伴随南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根据史料记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起源就是金陵大报恩寺。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从孙吴开始。原址曾是建于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该寺历东晋、南朝、隋唐,一直延用。南唐时期,寺址一度沦为军营庐舍。北宋时再度复兴,端拱元年(988年),僧可政于终南山得唐三藏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在长干寺建塔瘗藏。宋天禧元年(1017年),长干寺改称天禧寺,寺塔易名“圣感”。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明朝建立后,该寺复称天禧寺。到明代初年,该寺的历史已达千年。

    金陵大报恩寺塔构件

    “金陵大报恩寺塔是目前国内惟一有史料记载的琉璃宝塔,其建筑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汪永平介绍说,“明清时代,一些欧州商人、游客和传教士相继来到南京,口碑相传,西方很多人都知道‘南京瓷塔’,将它与罗马大剧场、亚历山大古城、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汪永平对金陵大报恩寺塔的研究来自他对明代琉璃的偏好,同时也成就了他的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建筑琉璃》。

    汪永平告诉记者,1958年,南京出土了很多五彩琉璃构件。因为发现将其砸碎和泥后,做出来的砖头耐高温,非常符合建造大炼钢铁的“小高炉”的需要,于是大量构件都被送进了粉碎机。当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琉璃构件和残片。一年之后,他们清理出3座残窑,开挖了3条探沟。在3号探沟,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发现了一批五彩琉璃构件,和普通的琉璃瓦不同的是,它们不但多为宝塔部件,而且龙纹、佛教图样兼而有之。有的上面还编号并注明层数。

    “发掘出的部分构件,后来被复原成一件琉璃拱门,现存于南博。”数十年后,汪永平参与了琉璃拱门的复原,“那是明永乐年间的作品。拱门的位置应该在一座琉璃塔三层或四层,加上其他史料的对照,我们认定这些就是大报恩寺塔的五彩琉璃构件。”

    谜底并未就此解开,汪永平介绍说,据明末张岱《陶庵梦忆》、清代张尚瑷《石里杂识》所载,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时,共烧制了三套完整的塔身构件,以供日后维修时更换。其中一套用于建塔,另两套则编上字号埋入地下,若塔上损坏一块,只要将字号报告工部,就可将备件取出,对号补砌,天衣无缝。可是史料记载中的那两套构件,究竟埋藏于何处?由于年代久远,确切地点如今仍是个谜。

    但这个观点也被学界质疑过。当年参与考古发掘工作并复原琉璃拱门的南博老专家张征祥曾大胆推测,大报恩寺塔构件可能并无备件。据张征祥透露:“当年复原的那座琉璃拱门并不是按照上面的编号拼接的,而是依照纹样复原的。”所以编号之说可以推翻。此外,张征祥还透露,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大报恩寺塔曾遭雷击破坏,当时寺里的住持命令全寺僧人按照传说将大报恩寺挖了个遍,希望找到备件补上,但是一无所获。而且,备件规模太大不现实。张征祥还表示,三套论只出现在《陶庵梦忆》中,正史没有相关记录,所以并不可信。

    朱棣重修大报恩寺

    不过,光一个复原的拱门,已经让汪永平等专家赞叹不已,那九级五色琉璃塔该是如何夺目,而整个金陵大报恩寺又该如何的奢华?

    据汪永平介绍,1412年,已经夺过侄子皇位十年的朱棣下令重建大报恩寺,同时要求“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

    汪永平告诉记者,整个工程历时16年(另一说为19年),动用军夫工匠达10万人,仅建塔一项费用,耗银就达248.548万两,连郑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万两也搭了进去。

    最让人惊叹的则是那座琉璃塔。据史料记载,该塔九层八面,高达78.2米,甚至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尽管当时朱棣已经解除内忧外患,明王朝进入全盛时期,但下如此血本造一个寺庙又是为何呢?

    在正史上,朱棣重建大报恩寺目的是为了报答老爹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但传说却有不同的解释:一说为纪念生母。传说朱棣的母亲是一个高丽(今朝鲜)美女。因为朱棣未足月就被生下来,所以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将她处以“铁裙”之刑,活活折磨而死。朱棣当上皇帝后,以借纪念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名义来兴建寺塔,其实是为了纪念他生身的母亲;另一说为纪念侄子朱允。朱棣皇位坐稳后,觉得愧对被自己杀死的侄子朱允。因为自己起兵造反后,朱允曾下过一道诏命,要求临阵诸将“毋使朕负杀叔父名”,正因有了此令,朱棣才能屡战屡败后依然东山再起,最后逼得侄儿葬身火海。为减轻自己的罪过,他诏令工部“造九级琉璃塔,额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毁灭

    在门牌号为“北山门6—1”的人家院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碑。住在这里的一个中年妇女告诉记者,石碑底下是一个大石龟(实为,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这是大报恩寺所剩不多的遗迹之一。

    “太平天国时候,韦昌辉大战石达开,炸掉了大报恩寺塔。”“不,是曾国藩炸掉的。”几个老人为大报恩寺塔的毁灭起了争议。

    不过,记者在翻阅史料时发现,这座闻名中外的琉璃塔自建成起就命运坎坷,几经劫难。最初在1566年2月18日,大雨倾盆,雷火自塔顶而下,将寺内一百多间殿阁烧为灰烬。1600年,由于宝塔的塔心木腐朽,致使塔顶歪斜。到了清初,宝塔又趋损坏,1661年、1700年都曾分别加以重新修建。1800年,塔再次遭到雷击,损坏严重,由内府拨款得以整修。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英军“康华丽”号军舰上签订,中国进入有史以来最黑暗和耻辱的年代,身在南京的大报恩寺塔也开始走向覆灭之路。先是入侵的英军,他们疯狂地剥取塔身的琉璃瓷砖,大量盗取塔内供奉的金佛。1842年9月30日,英国军舰满载着他们从大报恩寺塔上掠夺的文物扬长而去。虽然在僧人的抗议下,英方作出了一点赔偿,但连他们自己都承认“这笔钱远远低于实际损害的价值”。大报恩寺塔遭此重创,再也没有了往昔金碧辉煌的风采。

    然而,大报恩寺塔最终还是毁于内战,老人们的争议在史学界同样存在。

    一种说法是毁于1854年,清军占领雨花台后,为防止清军利用报恩寺塔居高临下的优势炮轰城里,太平军遂“用火药轰之,复挖空塔座下基地,数日塔倒,寺遭焚毁”;或认为是曾国藩下令炸毁的。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毁于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天京之变,北王韦昌辉深恐大报恩寺塔被石达开用以充当攻城的炮垒,于是竟下令将这矗立南京城长达400多年的巨塔摧毁,琉璃塔和大报恩寺都被夷为平地。

    大报恩寺本来就位于城外,琉璃塔被炸毁以后,寺院日见衰败。1865年,江宁机器制造总局在大报恩寺遗址附近建造厂房,寺院遗址逐渐被蚕食瓜分,原本藏在大报恩寺的宝物也慢慢流失。

    金陵大报恩寺收藏

    南京毗卢寺,几个年轻的僧人正在寺庙的院落里做法事,梵音袅袅。

    毗卢寺有一座38米高的万佛楼,楼顶供奉的是镇寺之宝。一个僧人告诉记者,其中一件镇寺之宝就来自大报恩寺。记者看到最西面摆放着一个“金铁大磬”。磬前靠着一个小铜匾,上面写着:明永乐年间,由金铁合制而成……原供于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内,太平天国时期大报恩寺毁于战火,大磬因而流失民间,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荃建造万佛楼,寻宝镇寺从民间幸得,供万佛楼。

    据寺内僧人介绍,太平天国战争后,湘军将领曾国荃升任两江总督。因与南岳衡山海峰法师有约在先,所以将两江总督府(今总统府)临近的一个小庵扩建成毗卢寺。极有可能是当时新建成的毗卢寺中需要大型法器,曾国荃便派人去大报恩寺的废墟中收集了一些法器转给毗卢寺,这件大磬就是其中的一件。

    据佛教界人士介绍,当在中华民国建都南京之时,坐落在民国-文化中心——长江路的起首的毗卢寺,一跃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会、中华佛学研究会、中国宗教联谊会、首都中医院皆设于此。

    此外,大报恩寺塔中另一样藏品更引起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争夺,那就是玄奘的顶骨。记者走进南京九华山寺已是傍晚,雾气渐浓,但后山玄奘铜像却清晰可辨。铜像身后就是三藏塔。塔内中央有一圆形石墩,类似棺木,小石碑上刻有“玄奘大师灵骨”字样,这就是玄奘大师灵骨舍利供奉处。

    汪永平告诉记者:“玄奘于长安玉华寺圆寂后,原葬于白鹿原,因为唐末黄巢起义,墓地被毁,顶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直到988年,南京一位名叫可政的和尚,到紫阁寺修行,无意中发现了顶骨舍利、金钵以及一些衣物,于是将顶骨与石碑千里迢迢地背回南京,并把它供奉在天禧寺里,天禧寺也就是后来的大报恩寺。1942年11月初,驻防在南京中华门外的侵华日军高森隆介部队,在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上建造“稻禾神社”,挖地基时挖出一个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记载玄奘顶骨辗转来宁迁葬的经过。尽管日军严密封锁消息,但是各种传言仍然不胫而走,被多家媒体曝光。日军迫于舆论,承认玄奘法师顶骨出土的事实。由日军高森部队交给汪精卫政府,由伪外交部长兼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褚民谊接收。移交的文物中包括玄奘顶骨、金佛像一座,纳骨小龛以及玉饰宝、古钱若干。

    由于玄奘大师的名声显著,各地均想迎请供奉,致其灵骨一分再分。如今,玄奘舍利分别保存在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等9处。

    据九华山僧人介绍,相对而言,南京九华山的那份舍利,1943年封存后,就一直留在三藏塔下,没有被动过,应该是最为完整的。现在,南京在九华山,原青园寺、法轮寺遗址,重建了玄奘寺,供奉玄奘法师,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成为该寺镇寺之宝。

    玄奘顶骨和金铁大磬都能成为一方寺庙的镇寺之宝,那金陵大报恩寺又该是什么样的规模?两者之外还有什么珍品没有被发现?

    金陵大报恩寺如何重建

    记者在资料中发现,2001年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在对金陵大报恩寺重建项目进行调研时,汪永平“承担大报恩寺复建规划设计”。

    据了解,为了使琉璃宝塔的复建达到“原汁原味”,汪永平曾对当年烧制琉璃构件的古窑址进行了调查,最后在景德镇博物馆找到了琉璃宝塔外壁的“L”形瓷砖。此外,他还到山西进行了3个多月的调查,最后在太原马庄找到了江南自明代以后便失传的琉璃烧造工艺。汪永平表示,琉璃宝塔的琉璃砖怎么烧造及其配方现都已很清楚。此外,汪永平认为大报恩寺塔的结构形式也很清楚,它是属于南方典型的八角形楼阁式塔,外角八面、内旋四方、塔门是四实四虚的错角结构,它和杭州雷峰塔、苏州的罗汉院双塔及浙江湖州的飞英塔等同属一种结构类型。

    12月25日,记者打电话询问汪永平大报恩寺重建工程什么时候正式启动时,他告诉记者:“我只研究琉璃塔,至于大报恩寺的复建,现在跟我无关。”

    据报道,2004年南京市规划局曾公示了大报恩寺重建规划方案,设计单位是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领衔学者则是著名的古建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也就是汪永平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记者了解到,潘谷西的两套方案中,一号方案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纳。

    一号方案的特点是游人从秦淮河上一路观光而来,直接从秦淮河畔的入口进入遗址公园。方案中,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占地约7.6公顷。将要复建的塔,分为9层,高78米,砖木结构,外姓是江南典型的错角式样。这一切都力求恢复原貌。

    在二号方案中,寺庙则将被建在商业街上。这套方案把遗址公园分成遗址公园、塔院、寺庙区及商业休闲区,将寺庙区的底层与沿河风光带结合,布置成商业休闲设施,整个寺庙则建在它的上面一层,连复建塔的塔基高度也相应抬高。当时公示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如此超前的设计。

    事实上,从2002年秦淮区政府向南京市政府提交重建报告后,南京市每年都会把大报恩寺的重建工程提上年度重点项目,预计投资额则从2002年时的2亿人民币,升到2004年的6亿。到了2006年底,当南京市国资集团表示已经正式接手大报恩寺重建项目时,预计投资已经达到了10亿元。

    尽管如此,潘谷西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他在做规划时感到,塔的外形设计要做到原建筑样式就非常困难。此外,在施工中如何保证历史原貌,也是考验这个工程的重要难题。

    重建大报恩寺“方案一”中提到的“利与弊”

    弊:

    1、有造假古董之嫌。用“假古董”一词描述重建或新建的古典式建筑的现象并不准确,在某些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允许甚至是必须使用古典形式的,镇江慧山寺塔、杭州雷峰塔都是经过批准成这类形式的。但是,不少娱乐场所的粗制滥造的仿古代建筑确实使游人对这类建筑日益反感。

    大报恩寺塔是各阶层人士期望值甚高的一个项目,而它周围的环境又远远不如“雷峰夕照”的山水环境,因此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不赞成重建古代建筑。在南京名城会上,部分专家发言再次强调反对造假古董,都是体现了对滥造古代建筑的担心。

    大报恩寺塔即使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创新的结构、现代的内部使用空间,但其外观仍然极容易被划定为假古董。

    2、可能造成对遗址的破坏和观赏遗址的视觉冲突。

    目前还未进行遗址的考古挖掘,因此遗址的位置、范围以及遗存情况还无法确定,现有的北宝塔根遗址是区级文保单位。考古挖掘后,遗址可能范围很大,遗存非常丰富和珍贵,因此可能被升级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文保单位,那么遗址的保护和新塔的建设必然要受到《文物保护法》的约束。

    因为用地限制,新塔的位置离遗址不可能很远,其必然会对遗址公园造成一定的视觉冲突。可以比较的是新建的杭州雷峰塔,雷峰塔在2002年的建成成为杭州的一大盛事,它虽然还了众多人的心愿,但学术界对其的争论至今仍未平息。部分同济大学的学者认为:该塔的原真性受到了伤害。

    3、可能会对明城墙未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

    世界文化遗产的批准是根据国际通用的保护原则进行的,反对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变成旅游产业,反对破坏遗产真实环境的行为。因此重建大报恩寺塔,必将为申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利:

    1、再现世界级的文化奇观,有利于提升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和世界知名度。

    金陵大报恩寺塔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当时已享誉世界。今天重建这一文化奇观,将有利于提升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和世界知名度。

    2、展示东方建筑艺术与传统琉璃艺术的魅力。

    历史上的大报恩寺塔规模宏大、造型优美,特别是琉璃艺术更是体现了当时中国琉璃艺术的最高水平,今天如果能够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将这一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精华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对中国民族建筑的一大贡献。

    3、带动南京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金陵大报恩寺塔处于明城墙风光带、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雨花台风景区的中心位置,重建大报恩寺塔可将这些景点紧密串连起来。

    4、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报恩寺塔中有“报恩”的主题,重建宝塔,将推动以德治国的社会风尚建设。

    5、满足老百姓希望重建宝塔的愿望。

    大报恩寺塔是南京历史上的骄傲,南京老百姓对其极有感情。根据社会调查,90%的调查对象赞同重建宝塔,重建也反映了大部分的民意。

    周末报报道 周益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