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十六日在北京宣布,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确认了“具极叶胚胎”这类特殊动物胚胎的存在,从而进一步证实早在五点八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
这项研究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研究员和高能物理研究所有关专家合作,并联合我国台湾和美国、欧洲的科学家共同完成。题为《中国西南地区前寒武纪磷酸盐岩化具极叶胚胎化石》的论文十六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
2006年6月16日,《中国西南地区前寒武纪磷酸盐岩化具极叶胚胎化石》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装置的有关专家,联合我国台湾和美国、欧洲的科学家,使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开展了对贵州瓮安前寒武纪具极叶结构的磷酸盐岩化胚胎化石三维无损伤研究,成功获得了古化石样品细小的(0.1—0.7毫米)内部空间的高分辨结构,证明所观察到的颈状构造的极叶身份,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项成果源于古生物学和高能物理学两大学科的交叉。”文章发表的当天下午,中科院高能所的高能物理学家冼鼎昌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也生动地表明什么是学科的融合、相互促进和当代前沿学科研究进展的多学科互动的不可或缺性。”
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自然演化理论的试金石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创立了自然演化论(有人称为进化论)。但《物种起源》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一些学者的强烈质疑,也经常遭到神学家的猛烈攻击。他们的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
达尔文深知前寒武纪化石“零纪录“问题的严重性。在《物种起源》第六版中他写道:“这件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办法解释,所以或许有些人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案例来驳斥我提出的演化论点。”自然演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演化论错了;要么正如达尔文所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
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也经历了无数挫折。陈均远研究员告诉记者,直到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自然演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
瓮安化石群可能再现“动物世界黎明的第一刻”
直到1998年2月5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李家维的研究小组和肖书海、张昀研究小组分别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报道了来自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的发现。陈均远将这一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的动物化石群被称为瓮安动物化石群。瓮安动物化石群为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化石群。那时的地球刚从一个极不利于生命生存、长达一亿多年的大冰期时代走出来。
瓮安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被国外知名演化生物学家誉为20世纪演化论的最重大成就之一。《科学》杂志为这一发现发表了评论,称它“将有可能向我们展现动物历史黎明时期的全景”。但是怎样再现这“动物世界黎明的第一刻”又成为困扰科学家的又一难题。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