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陕西黄龙发现隋唐古寺院遗址
  • 王羲之洗砚池清污行动完工!
  • 警方破译明朝万历年拘传证
  • 山东东营出土三十多吨宋代铁钱
  • 安徽古民居出口被紧急叫停
  • 42箱恐龙蛋化石终回归中国!
  • 至少有五万殷墟文物流失海外
  • 四川发现珍贵的远古自涌冰川泉水
  • 两千年前木乃伊接受CT扫描(图)
  • 乔加赞比尔神塔现楔形文字刻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探觅科技修复古书全部过程!<%=id%>

    危机:空气中PH值下降到5 古籍保存将不到200年

      “文明的守望——古籍保护的历史与探索”展览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介绍了540余种珍本秘笈修复再造过程。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图书馆。

      《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古籍,与其他文物相比,更易损毁。我国已开始探索用科技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

      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致忠告诉记者,书页酸化是影响古籍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酸化是指古籍纸张中的酸性逐渐增强,PH值越低酸性越强。如果PH值低于4,书籍将彻底损坏,不能翻阅。环境污染是古籍酸化的主要原因。纯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少量的二氧化碳等组成的,并不含有酸性气体,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酸性气体排放大量增加,导致了古籍的酸化破损。

      李致忠说,上世纪60年代,空气中PH值是7.5左右,那时有关部门对我国古籍纸张进行检测,PH值平均为7.6,在中性或微碱性范围内。但是,目前空气中的PH值已下降到6.5,近期对我国古籍文献的检测后发现,PH值已普遍低于7.0,平均为5.9。由于 空气污染,古籍已经开始老化。李致忠说,如果空气中的PH值下降到5,那我们的古籍保护就困难了,最多保存不到200年。因此,在努力探索用科技手段保护修复文化古籍的同时,我们应该改善和治理环境。

      现状:纸浆补书机使虫眼一扫而空 电子能谱仪可分析纸张成分

      国家 图书馆中华善本特藏修复组负责人张平介绍说,古籍破损主要是由纸张酸化、虫蛀、鼠咬造成的,以前主要以粘贴、缝补等方法修复,而今已开始探索用科技手段修复,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造纸等多种学科。

      记者走进古籍修复车间,一本被虫蛀的古书正在补洞,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带有虫眼和黄斑的书页放入纸浆补书机,几分钟后,书页上的虫眼一扫而空。修补后的书籍再通过低温冷冻和充氮技术杀死虫卵,使古籍的寿命大大延长。纸张变黄、变脆的书籍需化学方法除酸,就是在书页上涂抹碳酸镁取酸剂、氢氧化钙等,这样能使纸张的酸碱度趋于正常,不易变质脱落。

      此外,一批高科技仪器将提高古籍修复的效率和准确性: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纸张表面的分析,可使图像放大20万倍,具有立体感;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可以鉴别化学物质,确定化学组成;色谱仪和电子能谱仪能分析纸张中的各种成分,研究填料、颜料和纸张纤维内部结构,为古籍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国家图书馆已让超过千万册的典籍得到了保护,通过修复,让十万册典籍得到了新生,还通过微缩复制、数字化再造等手段,使传世孤罕的古籍化身千百,传诸久远,嘉惠学林。

      历史:古法修复古籍 花椒加入浆糊书页上涂抹矾

      早在公元5世纪,古人已利用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手段对古籍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们把花椒加入浆糊粘贴书页以防止虫蛀,用矾涂抹书页防止纸张变质。汉魏时期,人们用黄檗汁染纸避虫,称为“纸张入潢”。当时也用香木瓜、麝香、樟脑等驱虫。唐朝末年,古人发明了蝴蝶装帧法对书籍的版心进行保护。明清时代,广东出现了用红铅丹制成的防虫纸,既美观,又可以保护书籍,被称为“万年红纸”。古人对藏书阁的选址也很讲究,远离火源、靠近水池、阴凉避光。“纸张入潢”、“万年红纸”等保护方法还逐渐演化成一种风俗,成为 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探索:古籍保护和修复给人启迪 今后科技仪器可鉴定文物

      记者了解到,现在价值百万的电子能谱仪可以分析纸张的成分和内部结构。古籍常用的纸张原料有韧皮纤维、种毛纤维、木质纤维、茎秆纤维等。知道了纸张的成分,也就大致了解古籍的年代。如宋代古籍多用皮纸,敦煌遗书用麻纸,清代善本多用草纸和竹纸,近现代图书多用化学浆和机械浆纸。于是,古籍保护和修复给人另一种启迪:今后可以用相关科学仪器分析文物的成分,以鉴别真假。一幅假字画通过种种方法作旧,让人难以识别,可它纸张的纤维构成是不变的,只要通过科学仪器分析出纸张的成分,就能推断出字画的大约年代,以免买到赝品。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