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4000年前,这里是中国的心脏,莺飞鹿走,水草肥美。
2000年前,汹涌黄河冲破这里的堤岸,千里沃野顿成泽国。
1000年前,黄河改道南走,这里成了一片无水之地。
而今,这里除了满地的沙尘,就是满天的灰土,也只有顽强的枣树,才能在这里扎根生存。
但是现在,一个神秘的汉代村落正在揭开面纱,就在这个叫做内黄的地方。
疏浚黄河发现汉代古村落
2003年,因为缺水,内黄当地政府决定疏浚黄河故道,把阔别千年的黄河水重新引回到内黄县。可就在疏浚的过程中,人们在当地一个叫做“三杨庄”的地方,在距地表深5米左右的位置,发现了一些瓦片。专家闻讯赶来,一经鉴定才发现,这些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瓦片,居然是汉代的遗物。于是专家再对旁边进行试探性的开掘,结果又发现了好几处遗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瓦片不是零零碎碎的,而是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屋顶。再接下来,围墙、厕所、农具、庭院结构、田垄、古钱币等陆续被开掘出来,最后总共发现了七处较为完整的庭院建筑遗址。专家于是断定:“这是一个完整的汉代的古村落。”
其实说这是古村落并不确切,因为庭院和庭院之间的距离少则几十米,多则几百米,完全不是现代村落那种房子紧挨着房子的结构。
除了房子之间距离很远之外,更让人疑惑的是,这些庭院占地面积都很大,而且明显可以看得出来,庭院的主人在布置上面花了不少的心思:布局上,这些庭院一律坐北朝南;每一栋房子至少都有两进,也就是说有一前一后两个院子,有考究的大门,有围墙,有正房,有厢房,还有门房;在主体建筑的旁边是厕所,且并非现在农村常见的那种露天茅房,而是一间小小的房子,上面盖的也是比茅草更讲究的青瓦;庭院的外面有一条碎瓦铺就的小道,通向一口水井,井壁系由小砖圈砌,井口周围还有铺得很整齐的方形井台;在其中一座庭院的西侧,还清理出了一个圆形的水池;而在另外一座庭院旁边,则发现了两排树木残存的遗迹,经专家考证,那是桑树和榆树……整个景象,俨然就是陶渊明诗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所描绘的情形。
“独门独户,近水傍野,风景优美,原来两千年前,人们就住起 别墅了,而且那才是真正的别墅啊。”一位北京来的专家在考察过这里后喟叹。
精巧庄园始于王莽时期
“让人们有机会了解那个时候一般老百姓怎么过日子,这正是它们的最大意义所在。”河南文物局的有关专家表示,之前我们国家发现的遗址大多都和王侯将相有关,而真正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却很少,三杨庄遗址正好弥补了这一部分的缺憾。
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则给了这个遗址更高的评价:“这是近几年来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他说,对三杨庄遗址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当时寻常百姓的生活,通过对土样的分析,更能考证出当时的人们吃的是什么,生的是什么病之类有意思的细节。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教授则更关心三杨庄遗址揭示的社会关系:“我觉得庭院和土地的关系十分重要,换言之,就是房子周围的土地到底是不是房子主人所有。”他解释,在西汉初年,一般老百姓都是自耕自养,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之后,大地主开始吞并一般农民的土地,并把农民赶出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庄园。
高教授说,这些庭院不是一般农民的房子,因为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社会上已经有大量的流亡农民,老百姓生活比较苦,而在遗址这边却发现了结构精巧的房子,甚至还有瓦片路和刻有字的瓦当,“但鉴于这些庭院规模并不是太大,所以(它们)应该属于一些小庄园主所有。”此外,在遗址现场发现“步泉”钱,那是王莽时候才有的钱币。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