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青海日月山石窟群是西王母石室
  • 德国研究:强风致旱吹散盛唐辉煌
  • 疑似秦桧墓发现的石质墓志铭!
  • 北京密云老汉亮出家传圣旨(图)
  • 甘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 解读吐鲁番千年萨满干尸密码
  • 大别山绝壁千年悬棺谜团(图)
  • 人类在4800年前便已会制造假眼
  • 乾陵航拍发现神秘巨型圆环
  • 黄河壶口瀑布发现古人类活动遗址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明孝陵构筑世界遗产立体防护网<%=id%>

    “世界遗产保护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保护就要有层次、有力度。”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7日对记者说,3年来,该局通过采取变形监测、加大环境整治、建立动态反馈机制以及严格规章制度,为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构筑了立体防护网络。

      “文物是有生命的,也会感冒、发烧,我们要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定期给它们‘体检’。”王鹏善介绍,从2004年开始,他们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作,每月都对文物建筑本体进行一次全面的变形监测,看看有无变形、下沉、渗水等现象,整个过程使用光栅传感器等先进设备,不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任何损伤。

      人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世界遗产也不例外。据了解,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环境整治上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在内部环境整治上,改造横贯遗产核心区域的翁仲路,把原来的汽车柏油路改建成步行青石板路;在周边环境整治中,通过拆迁等方式不断扩大保护范围。2005年以来,共拆迁周围居民1100户,其中有400多户是该局职工,使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扩大了1000多亩。

      明孝陵立体防护网络的第三层是建立世界遗产与游客的动态反馈机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对参观明孝陵的游客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至今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查。“世界遗产保护得好不好,游客最知道。”该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游客是世界遗产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意见不仅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改进遗产地的各项服务工作。

      “尊重历史原貌,修旧如旧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通过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把这一原则落到实处。”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处长王前华表示,明孝陵在对一些有影响力的古迹进行保护性修复的过程中,从资料收集到勘探清理、确认文物原来的风貌,从方案的设计到专家的论证评审,直到最后履行报批手续,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1998年,在原址复建文武方门的过程,原来确定的设计方案中,两个边门是拱券形。但经专家们反复勘探调查,最后确认两个边门是方形。方案随即进行了修改和论证,新方案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赞同。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