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三星堆文化完整延续了2000多年
  • 可可西里发现双壳类海洋生物化石
  • 禹州发现东周战国时期夯土古城墙
  • 研究显示八千年前已用混凝土筑房
  • 战国墓葬发现一个神秘金属小人
  • 豪华战国墓疑是西戎首领墓
  • 上海挖出两女合葬墓 皮肤尚有弹性
  • 30米深地下出亿年母子龟化石
  • 考古学家基本测出汉长安城格局
  • 陕西发掘出一座十六国时期墓葬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考古 >>考古发现

    两千年前古人已掌握了纳米技术?<%=id%>

    一个惊人的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已经利用在纤维核心上形成黑色硫化铅的纳米晶体,来染黑白色的头发和羊毛。

      2006年9月号的《纳米通信》,发表了一篇题为《古代染发配方中硫化铅纳米技术的早期使用》的文章。这项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欧莱雅研究院、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国家航空研究办公室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已经利用在纤维核心上形成黑色硫化铅的纳米晶体,来染黑白色的头发和羊毛。

      文章一发表,就引来了各界广泛的关注。这是纳米时代来临之前的纳米科技吗?还是一种自然界里完美绝伦的生物矿物合成品?

      ———意外发现———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用黑色纳米晶体染黑白色的头发和羊毛

      据欧莱雅研发部的JeanLucLeveque先生介绍,这项研究始于10年前的一个合作项目,1996年,法国博物馆修复和研究中心(C2RMF)与欧莱雅研发部共同发起,启动了一个旨在寻找和研究现代化妆品工业和科学起点的合作项目。关于古代的染发技术和染发配方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他认为,当时两者合作是基于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法国博物馆修复和研究中心,由于担负许多的考古任务以及其拥有的丰富图书资料,在对世界遗产样品进行取样和分析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专业技能;欧莱雅研究院则具备一个独特的有关头发、皮肤、色彩、美容配方及其效用的数据库。这个项目的主要成果在2001年开罗的古埃及化妆品和香水展览上已经向公众展示了。

      “起初,我们只是想通过研究考古挖掘及搜集到的文献和对象,还原化妆品业的初创时代,并没有想到会有现在这样的成果。”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发起者,JeanLucLeveque先生谈起来还是很骄傲的。“当我们发现古代的染发配方有很神奇的效果时,就又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而由于涉及到纳米技术,我们又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国家航空研究办公室合作。这个成果的确是很出人意料又很有趣的。”

      ———种种谜团———谜团一:古代人是如何染发的?

      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拥有一头靓丽的头发已成为爱美人士的共同追求,古代人也是如此的。

      早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及古罗马人就学会了用染料染发,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记载。中国古代早在公元150年就曾用羽扇头花、藏红花、茜草、指甲花和发汗菊等植物,经日光氧化后进行染发。其中指甲花和发汗菊两种流传至今仍被采用。

      几千年来,矿物、油、石蜡或者脂肪以及水被用来制造化妆品。其中的成分大部分都是天然物品,也有一些成分是利用铅化学的重要技术合成的。早些时候对古代埃及化妆品进行的研究显示,在4000年前,合成的白色化合物已经被当作眼影来使用,这些化合物主要是铅化合物、角铅矿和羟氯铅矿。

      谜团二:神奇的古配方里有什么?

      以前,人们使用指甲花来染发,但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可能由于指甲花染料由于颜色范围有限、持续时间短等等原因,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当时的人们又研究发明了一些基于含铅化合物的染发配方,这在古文献中都有提及和记载,有些配方一直持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些配方都是混合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钙并加入少量的水形成一种膏状染料,用来染头发和羊毛。

      “我们这次用来深入研究的配方是由著名的古希腊医学家盖伦(ClaudiusGalen)研制。”JeanLucLeveque先生告诉记者。这个配方主要是针对天生的金色头发,并推荐持续使用。研究人员使用盖伦的配方处理金色的头发,6到72小时后,金色头发的颜色逐渐加深变为了棕色,并一直持续,直至变为了黑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