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快报讯 在从化市吕田镇小杉村附近的银山肚山间,遍布着上百个矿洞,它们在村民眼中不值一钱,已被废弃多年,但日前却被文物专家鉴定为“宝贝”——这竟是广州最早的铁矿——400年前,还穿着明朝古装的第一批羊城矿工,便是从这些极危险的石洞中匍匐着拖出一筐筐铁矿石。这是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局文物处了解到的。
古矿洞藏身深山
据介绍,这百余个文物矿洞全在深山野岭,如果没有当地村民带路,外人根本就找不着。在有些地段,矿洞相当密集,一条小溪旁的山坡上,隔二三十米便有一个。但这些矿洞都很狭小,按照现代人的体形推测,要爬行才能进出。
据悉,文物专家们进去过不少矿洞,都没发现有支撑物的痕迹,可见古时的矿工应该就是简单地不断向内掘进,因此风险极高。
明代矿工屡屡起事
“从化历史上一度龙蛇混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这些铁矿。”从化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剑波对记者说。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吕田北部开采铁矿开始,四方而来的“淘铁客”在山中凿出一个个矿洞,借助当地森林资源,架起炼铁炉就地冶炼。据《从化县志》记载,明代时,铁器加工成为从化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曾经极盛一时。其后,从化铁矿开采时续时停,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历史上,“淘铁客”之间以及“淘铁客”和官府之间不断爆发冲突。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农历十一月,矿工李亚元聚众3万余人起事,6年后被镇压下去;隆庆三年(1569年)矿工万尚钦、唐亚六、张廷光等再次起事围攻县城,但久攻不下。到了清代顺治年间,炉工屡次聚众起事,忍无可忍的知县孙绳最终奏请朝廷:撤销铁炉,遣散炉工,以平息事端。
古有“广铁”之说
但是孙绳的一纸奏章并没有彻底熄灭从化炼铁的炉火。康熙十一年(1672年)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商人伦有五、张日升先后经抚院批准,领开采牌照,直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才奉抚院之命停产。到了咸丰四年(1854年),实力雄厚的广州同生公司又涉足此处,开设了矿场。
专家介绍,从化的“淘铁热”也成为当时周边地区冶铸业繁盛的促进因素之一。历史资料记载,明清时便有“苏州样,广州匠”和“铁莫良于广铁”之说,而附近的佛山也“佛山之冶遍天下”。这当中,从化铁矿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 徐洋】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