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大讲堂实录:拍摄我们身边的野花
大讲堂实录:郭耕老师带您了解麋
大讲堂:单之蔷讲青藏线壮观美景
大讲堂实录:执行总编单之蔷讲《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考古 >> 考古发现 >> 正文
  大讲堂实录:赵欣如带您走进自然 聆听鸟声  
我们再讲第二件事,好像八哥那个事没说完。八哥好像有些人就告诉说,怎么让八哥说好话,得修舌头,说八哥的舌头带叉,带尖,说不好人话,因为人舌头,舌尖是圆的。所以得想法,把这个八哥舌头给它剪圆了,修圆了,才有可能说人话。

  还有一种说法,剪圆了不行,这种八哥的舌头硬,硬它咋能说出人的声音来,要揉舌头,给它揉,每天你想揉舌头什么滋味,好受不了,这是摧残这鸟,但是它号称素材人言之才。

  在社会上,其实这个是非常普遍的,好多人,甚至在报纸上,在杂志上都介绍,说怎么让八哥说人话那么真灼,就是要修舌头和捻舌,全是务虚。我们知道八哥的发音原理之后,它不是这么回事。

  接着说乌鸦,其实大家都熟悉,又陌生。我为什么要说乌鸦,乌鸦会说人话。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书,是翻译前苏联的书,叫《森林里的歌唱家》,那个时候刚小学几年级,觉得这个书对我的胃口,看来看去,人家说前苏联有报道,说有人发现在家里养了一个寒鸦,比较小的白肚皮的乌鸦,它突然说话了,当然说的应该是俄语,但是翻译出来是中文,我记得清楚写了一大长句,说是什么呢?说“哈哈,给小鸦一颗小豌豆吃吧”学了这么一段,翻译过来的词。我听完之后,觉得不可思议,你说乌鸦在咱们的概念中不太被人喜欢的鸟,它怎么说出这么好听的人话呢,所以实际对乌鸦说人话,我其实是半信半疑。

  有一天,我都工作了,那是80年代末,我带着大学生到山上做动物学的野外实习和考察。我每年都有这样的教学任务,就是在门头沟小龙门林场。

  先带点骨干人员和助教,先上去干吗?先勘察一下,准备准备,把环境情况看看。背着背包,带着笔记本记录,往里面看,看看,看的挺开心,都快想打道回府了。山林里特显得安静,突然听着山上有声,而且这声还挺怪,什么声,“Animal”。我们一听很惊讶,深山沟里,除了林场有三半工人之外,就剩我们野外动物实习考察这些老师。赶紧抬头一看,山坡那棵树上落着一只乌鸦,你仔细一看,就是它唱的,它还缩头缩鸟,“Animal”,我们都看呆了。第一没听过,头一回,第二当时没想到它就出现这一幕。这时候我才想到,就有一个录音机给录下来好,赶紧就往山下跑,跑到住地,拿了录音机,再跑回来,那地方再看,没了。这乌鸦飞了。而且山里的乌鸦不是一只,所以后来我见乌鸦,我都觉得是刚才看到那一只,但是追来追去,没有再说的了,就不知道是谁说的,哎哟,我这后悔。因为我们上去一块,有三四位老师在一起,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事实,但是没有客观的记录下来。

  第二年,到了六月下旬,我们又去实习,我还想呢,去年咱们有这么一个发现,觉得挺有意思,不知道今年怎么样。所以,我们按照常规做考察,又没带录音机,又听到山里传来,“Animal”,哎哟,我就更恨自己,为什么不带,这不忌吃不忌打嘛,赶紧又跑过去拿录音机,拿回来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时间:2009-4-25 23:07: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