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崇拜及其他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7-29 11:38:59 |
|
|
尽管有关部门要求不准炒作高考状元,但对状元的炒作还在继续。状元这个原来只是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的称号竟然泛化了,县有县状元,市有市状元,省有省状元,“被状元”者也成了各种机构宣传自己最亮的招牌,以至于闹出笑话来:某县两所中学都宣称县状元出在自己学校,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宣称的录取省状元比例竟然打起架来。喧嚣聒噪,显露出状元崇拜的社会心理来。
其实,这种状元崇拜由来已久。《宋稗类钞》上描述过宋朝当时崇拜状元的情景:状元出炉,皇帝加以青目,“公卿以下,无不耸观”。状元游街时,观者人挤人把街道变成了沙丁鱼罐头,有人挤不进去,就爬到屋上观看。这种热闹让一个洛阳人尹洙非常眼羡,说:“状元及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种评价真是奇怪!“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在宋朝那样受夏、辽、金挤压的形势下,该是多大功劳呀!怎么竟然不及状元及第?如果说宋朝重文轻武,状元代表了当时文艺的最高水平,自可得到崇拜,可苏东坡、陆游、辛弃疾这样在当时就是文学泰斗的人物并没有中过状元,状元称号其实并不足以表明其文艺有多高明。如果像这则笔记中所说,是因为“状元登第者,不十余年皆望柄用”,可王安石、司马光这样出名的政治家也并没有中过状元,那些真正中过状元的也并没有在史册上留下多么辉煌的业绩。反复思考,笔者以为,崇拜状元,是科举时代塑造出的一种社会心理,争第一。这种心理其实就是重名不重实。实际生活中,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艺,想要第一的名头,是无论如何拿不到的,并且即使自个以为是第一了,别人也未必承认,而科举考试就不一样了,皇帝金口赐封,铁打的第一,这多荣耀!
以古观今,现在的状元崇拜也有这种心理。俺重的是这名,不是实。第一名,荣耀!谁沾上谁也跟着荣耀。至于他考那么高的分是一时发挥得好,还是别的什么,不在他们考虑之列;哪怕比状元只差0.5分的考生,其学习好坏其实并无区别,也不在他们崇拜之列;那些有创见,甚至有所发明创造的学生,和状元比起来自然也就不在崇拜之列。
事实上,这种重名不重实心理并非仅在对待高考状元时才会出现,已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对人评价,会做工、会种地、能发明创造的不叫有才,会吹拉弹唱的那才叫有才,因为他至少可以在某些场合露脸出名;对事评价,真正解决问题的实打实的工作,常不会被人称赞,虚张声势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却常引来叫好,因为这样的事名声大;对城市评价,真正搞好企业、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强化城市功能的,却往往不被人所见,更得不到称赞,而扒了多少房,开发了多少地,建了多少楼,被称为大发展,因为这些东西让人看得见、传得出……
名固然重要,但没有实的支撑,只是个空名,能有什么用?状元的荣耀能否保持,得靠将来的成就。社会进步更是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结结实实的成就。
|
上一个化学: 不要随意为家长监护权设限 下一个化学: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遵循规律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