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三生辅导:从学会走向会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8-7 11:15:23 |
|
|
八年级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大多整天忙于应付数理化题目,忙于应付各种大小测试,忙于应付一个又一个活动,于是,很多学生感慨进入九年级后想提高语文水平就比较困难了。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合理地去做,肯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积累——充分利用“边角料”。所谓“边角料”,是指时间的空隙。进入九年级后,由于学科知识的加深,课业负担的加重,中考压力的加大,语文学习常常被挤到了一旁,很多学生反映没有时间预习,没有时间复习,除了在语文课上学习语文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时间学语文了。其实,进了九年级后,学习语文需要充分利用“边角料”,如在静静等待上课的二分钟,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可以记忆一句名言,可以背诵一段诗歌,可以阅读一段文字,可以欣赏一幅画,还可以听一段音乐。在中午或晚上就餐时,可以和大人或同学聊聊感兴趣的话题;在晚上上床休息时,可以看一篇小文章,读一则小故事,既让自己心情得到放松,也使自己增加一点阅读量。所谓“边角料”,还指内容的多样。进入九年级,人们常常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总是针对考什么而思考学什么,这样的思考和行为让语文素养的提高失去了基础。利用好“边角料”就是要既学习书本内的,还要学习书本外的;既要了解校内的,还要了解校外的;既要了解文本的,还要了解生活的。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才能夯实语文基础,才能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犹如煲汤,要花时间还要有各种原料。
语文学习就是在阅读中提升,在记忆中明晰,在思考中深刻,在聆听中净化,在交流中成熟。
二、阅读——“读进去”更要“读出来”。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意义上,奔忙于繁多的练习和字词句含义的挖掘里,阅读必须“既读得进去又读得出来”。阅读是对话,这种对话分为三个层面:与自己对话,就是边读边思,自己不断与心灵交流;与师生对话,这是自己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重点探讨“怎么写的”;与作者对话,思考“写得如何,能否更好”的问题。
七、八年级,我们更多地关注“读得进去”的问题,进入九年级,我们更要能够“读得出来”。读得出来,就是要关注阅读的内容“写得如何,能否更好”,因此,在阅读时我们必须做到不被名家所吓,不被名作所惑,不被资料所累,读出自己的感受,产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体悟。读得出来,就是要用所获知识,所悟道理,所得方法来指导生活,理解社会,认识世界。
要能够在这“进”与“出”的过程中,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在“去”与“来”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体验,进行感悟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进去”与“出来”中,形成语文素养。
三、写作——不断追寻“更高境界”。对于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文不是难事,但要写出满意的作文并不是易事。我们不是缺少写作材料,也不是缺少写作方法,问题常常出在立意欠新上。立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写作之时学会思考、比较,力争创新。要在不断的追求中一步步走向更高境界。立意的境界可以分为“三重天”。一重天,就是第一眼看见题目便决定想写的,这往往是凭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几乎没有经过思考,完全是一种潜意识,一种自然。如果就这样动笔写作,常常是比较草率的,写起来看似顺手,但因为大家都容易想到,因此很难出彩。二重天,就是抛开第一次的想法,经过思考后得到的比第一次完美的结果。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提升,在思考中注意提炼,在选择中注意比较,在舍弃中注意深刻。这肯定会是一种痛,但痛中常常孕育着精彩。三重天,就是再次深入思考,重新分析,通过比较,推敲,筛选,跳出俗套,透过现象,更细,更全,更新,更深,真正“深思熟虑”,从而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想别人没有想的,写别人没有写的,这才是最高境界。
永远要记住,在某个高度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如果你语文学习中被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你飞得还不够高。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是抗拒问题,他们试图消灭云层。而正确的做法是,找到你上升到云层之上的途径。
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学会”,更要追求“会学”。
|
上一个化学: 2011准中考生:中考是什么? 下一个化学: 2011新初三生:什么是中考签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