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与陶行知的“六解放”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9-10 11:40:42 |
|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要解放青年人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让青年人“手脑并用”、“放眼全国,放眼世界”、“能讲话,敢讲话”、“有充分的时间,去关心国家大事,投入各项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改造社会”。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陶行知的“六解放”教育理论指导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解放学生的手脑,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题选择上,要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并与其它学科相渗透。我针对高一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在课题开设时采取“低起点”切入,课题要“小而精”。
例如我开设的第一个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化学文献简介”,首先向学生介绍文献的类型、文献的来源以及文献的查阅方法等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再布置一些小问题,如通过调查找出5个具有ISO认证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和产品的ISO代号,学生通过调查不仅了解到产品质量的标准,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作了初步准备。
我还开设了“巧用废旧塑料等制作化学实验代用品”课题,先向学生介绍塑料的类型,如何鉴别各种不同类型的塑料以及“白色污染”,并展示利用废矿泉水瓶等制作的小槽代替小纸槽和药匙、烧杯、导管、物质的结构模型等,再启发学生自己收集其它的废旧制品制作化学实验代用品,并用自制的代用品做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一篇科普论文,论文题目自拟。学生们通过不同途径查阅文献了各种资料,共撰写论文180余篇,同时收到足球烯、金刚石等物质结构模型和点滴板、防止倒吸装置等化学实验用品。在论文中同学们各抒已见,有的谈了不同类型塑料的用途,有的谈了如何对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有的谈环境污染等等。
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态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向上,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协作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解放学生的眼嘴,激发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我在开设一学期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后,专门确定了一个“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探讨”课题,并提供了一系列子课题供学生自选,结果整个高一年级所有学生各交专题研讨论文一篇,涉及多方面内容,如“谈《研究性学习》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研究性学习》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性学习》与日常生活”、“《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等课题。
有的学生为了做好课题主动到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和查阅有关资料,有的深入工农业生产进行调查研究,有的主动请教专家学者,纷纷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科研论文,然后我再对论文进行分类,分小组展开研讨,同学们不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从各小组中产生一批优秀论文在班级和年级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他们的嘴巴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并逐渐从“能讲话”到“敢讲话”,最后发展到“会讲话”。
使学生具有适应学习、社会所需要的读、写、说等基本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积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积极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开设一些与学科教学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参与研究,如“化学实验中的污染问题”、“实验改进”、“疑难实验的研究”、“微型实验的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效果”等等,通过与学生的共同研讨,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形成在[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一个化学: 化学 别过分相信旧习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