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9-15 12:18:48 |
|
|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
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
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
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
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①
在综合不同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系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②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 下一个化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