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命名趣谈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1-6 21:25:09 |
|
|
在欧洲,到十九世纪初,随着超来越多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各国间科学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化学家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统一化学元素的命名。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首先提出,用欧洲各国通用的拉丁文来统一命名元素,从此改变了元素命名上的混乱状况。
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部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为了纪念发现为地点、发现者的祖国,或是为了纪念某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为某一特性。在把这些拉丁文名称翻译成中文肘,也有多种做法。一是沿用古代已有的名称,一是借用古字,而最多的则是另创新字。在这些大量新造汉字中,大致又可分为谐声造字和会意造字二类。分门别类聊聊这些化学元素的名称,也是颇有趣味之事。
一、以地名命名
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
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 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
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 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
铪—拉丁文意是“哈夫尼亚”,为哥本哈根古称。 铼—拉丁文意是“莱茵”,欧洲著名的河流。
镅—拉丁文意是“美洲”。
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
二、以人名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
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 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
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时发明人。
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
三、以神名命名
谐声造字如: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
钍—拉丁文意是“杜尔”,北欧传说中的雷神。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
铌—拉丁文意是“ 尼奥婢” ,即旦塔勒斯的女儿。
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
借用古字的如:
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
四、以星宿命名
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
碲—拉丁文意是“地球” 硒—拉丁文意是“月亮” 氦—拉丁文意是“太阳”
铈—拉丁文意是“谷神星” 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 镎—拉丁文意是“海王星”
钚—拉丁文意是“冥王星”
其中的铀、镎、钚分别是92、93、94号[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研究现状 下一个化学: 好玩的“小爆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