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关系的再认识与构建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1-16 11:26:57 |
|
|
近几年来,我们常常会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优越感强,常以自我为中心,真是越来越不好教了。也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老师教学观念陈旧,不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这样一来,有些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埋怨,甚至批评指责的对立关系,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受阻。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首先应从教师一方入手,主动积极地与学生建立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正确掌握与学生交往中的艺术与道德,因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往,它直接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古今中外教育家非常重视的问题,封建社会“师道尊严”,教师对学生任意赏罚,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只能绝对服从,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多元化师生关系,这是最健康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关系是有多方面的意义,尊师与爱生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会产生教育工作者的光荣感,会更加热爱学生和教育事业,更加自励,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更完善的榜样。而学生受到有威信教师的关怀会更尊敬教师,努力地学习教授的知识,仿效教师的品德。
一、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学习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首先承认学生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有积极性、主体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确保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得到不断地发展。
2、教学相长关系。《学记》中就有“教学相长”的说法。“教学相长”原指“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为教学相长也”。而现在教学相长指师生在交往中相互作用而实现提高,教师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及认识成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实际上也在启发促进教师的进步和提高。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师生间应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3、情感关系。教师与学生不是工作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与他人有意义的交往,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一般而言,教师与和自己有相同经历、成绩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更易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与学习成绩差、调皮并且经常违犯的学生易形成消极的情感关系。
4、伦理关系。教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立场,相互尊重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如同父与子、母与子一样,本身就包含着极强的伦理关系。师生关系是除血缘关系以外最亲近、最需要伦理关照的一种关系,它是基于教育教学活动建立的,却又是成人与孩童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去功利而人道的关系,可能在活动中形成类似于母子、母女、父子、父女、兄弟、姐妹等伦理关系,而这种伦理关系的形成,使得师生间的交往带有一种亲情的色彩,相互之间更容易包容和谅解。
二、教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1、德才兼备,树立个人威信,使学生敬佩你,这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古人云:“凡师之道,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所以教师要有较高威信。但“威信”不等于威严,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树立多方面的威信。如果教师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专业造诣深,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学生易于接受,要求严格而又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便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才是真正有威信的教师,有威信的教师的表扬或批评能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有威信的教师的要求可以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确信有威信的教师讲授和指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平等爱生,注重激励,促使学生上进,使学生感激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师期待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我国有句老话:“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功。”斯大林也曾说过:“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也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及时实施鼓励性评价,对他们抱有期望,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学习和自己的行为,经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所希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反之,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他们不抱希望,他们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因而以消极态度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甚至“破罐破摔”,不求进步。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品行便会一天天变坏。尽管有某些例外,但总的趋势是如此。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单一地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为差生、优生,甚至辱骂学生为“白痴”、“[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为后进生创造一方精神家园 下一个化学: 战胜高考难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