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调整高考加分政策 奥赛国内奖取消保送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1-26 12:04:33 |
|
|
特长生加分项目。两项规范是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
奥赛咋调整
奥赛成了加分捷径学生参赛功利性强
近年来部分中学及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背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将客观上适合部分学生参与的奥赛和科技类竞赛项目,泛化为更多、更低龄的学生参加的“必修性”学习或活动。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功利性被强化,造成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缺乏进一步发展“后劲”。
此次改革给确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公开、严谨和洁净的竞争平台,抑制了赛事不应有的功利色彩。
体育咋调整
运动身份造假严重个别赛事问题多多
体育特长生加分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运动员等级证书造假或水分严重;比赛或测试组织不规范,替赛、替考现象严重;个别赛事组织管理及评奖问题多。
此次对体育特长生加分严格管理:首先是资格认定程序,学生须先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申请,并提供情况说明与推荐材料,以及所获运动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参赛证明材料,集体项目还须提供上场时间证明等;其次是省级统测须全程录像,成绩现场公布,达标者须再公示,公示无异议方可获得加分资格。
全国现状
教育部规定仅14种各地规定近200种
去年,重庆31名考生更改民族成份违规加分,浙江省19名申请航模加分的考生中13人为干部子弟等,引发人们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质疑。
今年初,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爆出作弊丑闻,动机依然是为了高考加分。
今年4月26日从教育部了解到的消息显示,教育部的高考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而有些省市自定的加分规定有违国家政策。名目多,随意性大,高考加分成了造假与腐败泛滥的重灾区。
背景资料
高考加分政策的前世今生
1950年高校招生时,国家规定应“从宽录取”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成为最初的加分政策。
1956年烈士子女在高校招生中也开始享受“优先录取”。同年发布的“全国高校录取、分配办法”要求:“在与一般考生成绩相同或相近(指总分少20分左右)时,就应该优先录取。”
1987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对加分做出较系统的规定,从此开始加分成为整个高考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此后20年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获奖者、华侨、港澳台学生、烈士子女、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报考农林、地质等特殊院校者,乃至“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及有特殊贡献的公民”,都开始享受降分投档、高校审查录取的政策优惠。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高三家长必读:如何客观指导孩子报考大学? 下一个化学: 可替代性高 文科毕业生干本行的越来越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