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中考:中学生都失去想象力了吗?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1 10:51:25 |
|
|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是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昨日分组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简称草案)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健康发出的感慨。(11月24日《重庆晚报》)
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不免让人油然而生复杂的况味:中国人失去想象力了吗?失去了想象力无疑很可怕,科学巨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就会陷入凝滞之中,只能笨拙地“山寨”,或机械地墨守成规,就很难出现大师。
中国孩子天生失去了想象力吗?我不相信!在孩提时,也许每个人都异想天开过,想象的翅膀很瑰丽很浪漫,但是年龄越大,仿佛越来越没有想象力了,这是为何?众所周知的一个案例是,老师问“雪融化后是什么样子?”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由此,我想到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高锟的少时经历。高锟小时候很好奇,什么玩具都喜欢拆开,但他的父母并没有惩罚他,正如高锟所说,“(我)不是研究,是看里面好不好玩。我运气很好,没有人罚我。如果当时他们觉得我这么做是不好的习惯,那我的好奇心可能会受到打击。”每个孩子小时候也许都有过拆玩具的经历,但多数情况下都遭遇呵斥。也许,一声呵斥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谈何想象力?
中国学生失去了想象力,似乎应当归咎于老师和家长。但这只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众所周知的应试教育。著名作家金庸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发现,中国学生通常第一学年的成绩非常好,但到第二学年就会差一些,到第三、第四学年就会落后下来。究其原因,与中国学生只会凭记忆力、光知道背书有关。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可谓说到了点子上。学生只知道背书,板子不能只打在学生身上,应打在应试教育身上。
为何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能获得高分数;为何不能有想象力?有想象力就难以符合标准答案。我们的不少考试很机械,答案是唯一的,是规定的,必须契合才能拿到分数,如果学生思维发散,想象力瑰奇,就不可能拿到高分数,拿不到高分数就进入不了好学校,甚至考不上大学,这就逼迫着学生死记硬背,一切围绕考试转。当考试是僵化的、呆板的,学生就必然僵化而呆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到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今天,我们何尝不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的教育家?无论创造还是开辟,首要的是要有想象力。也许,只有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多涌现富有远见的教育家,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想象力。
|
上一个化学: 专家:孩子的逆反心理怎么处理 下一个化学: 第一轮复习是高三生的重中之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