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6 10:32:07 |
|
|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创设家庭小实验,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
例如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化学课中,为了给第一个家庭小实验做好准备,我在做镁条燃烧这个演示实验前,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害眼睛),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
经过上面的培训,我就立刻向学生布置了第一个家庭小实验:用铜线作电极电解食盐水。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这些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兴趣持久,必须做深入的研究,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兴奋点长时间保持。例如:好表现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之一。因此,我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积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让讲台变“舞台”,让自己变“导演”,让学生变“演员”,让学生可参与课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只做观众。这样一来,不单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氢气、一氧化碳五瓶气体的鉴别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我事先已准备了几套气体,因此我挑了几个学生(当中包括错误的),让他们都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并对其中做对的和操作正确的加以表扬。
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这样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给与学生成就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保持其学习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深化学习的兴趣。
演示实验保证成功,才可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要保证演示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对某些实验,还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成功率,加强实验效果。要做到这个,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下苦功。
在学习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因此往往不能每个人每次都成功。对此,改进的方法是:把实验时间弹性化,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预定的目标内获得成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向高、精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让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乐意学习、发奋向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当一名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发生了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
上一个化学: 强化“高考意识”融合在化学复习 下一个化学: 谈化学教师教学用书的特点与使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