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杂谈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10 13:32:16 |
|
|
人的耳朵为什么会发热?
经常听人说,耳朵发热是有人在念叨你了。这真的是耳朵发热的原因吗?这还要从人体的体温维持机制说起。人作为一种恒温动物,有着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当所处的环境温度改变时,灵敏的体温调节中枢便会通过控制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中,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两只耳朵凸出体表,内外都被皮肤包被,但皮下的毛细血管却密密麻麻,阡陌交错,进而形成丰富的血管丛。这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耳部的血流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动,因此造成了耳部热量的波动也会很大。
比如剧烈运动结束后,耳朵会发热。这就是因为平静下来的肌肉所需血液减少,在心脏的搏动尚未恢复正常频率之前,多余的血液就会涌向其他部位,流经耳朵的血液同时带来了热量,自然而然,耳朵就开始发热了。另外,冬季时,当我们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温暖的室内时,耳朵会变得又红又热,这是由于在室外低温下收缩的耳部血管在室内因温度上升而扩张,血流加快,从而导致耳朵发热。
有人也许注意到,当人们在进行考试或解决难题等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时,耳朵也会发热。这同样跟血液循环有关。活跃的大脑有赖于连接大脑和躯干的颈动脉输送源源不断的氧气和养料,有些血液流进大脑之前会顺便到内耳里“逛”一圈,这样,耳朵的温度也随即提高了。据此,有些科学家认为通过测量耳朵的温度还可以了解大脑的活跃情况。
植物的叶子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谈到植物的颜色,首先在脑海里反应出来的都是绿色。这全都是叶片中的叶绿素搞的小把戏。植物叶片中负责吸收光能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只会捕获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只会捕获蓝光,而那些无人问津的绿光就被叶片反射回来,或者透射过去。在温带地区,一到秋天,很多绿色的叶子都会变黄,枫树和黄栌的叶子甚至变成了火红。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叶绿素被大量破坏,从而显现出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会生产出花青素,来抵御低温条件下紫外线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不过,还有很多叶子即使在夏天也像花朵一样,展现出红色和黄色。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叶片缺乏叶绿素,而是里面的花青素比平常植物的多。至于这些彩色叶片的用途,目前还没有定论。
还有些植物(如秋海棠、红背桂),叶片正面是绿色的而背面是红色的,也是由于色素差异造成。红色的背面可以将透射过叶肉细胞的红光再次反射到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上,对于这些生活在森林底层的植物来说,这样的机制可以帮助它们更高效地利用阳光。
为什么有些人吃过饭后身体会感到寒冷?
人体产热,来源于我们体内的能量代谢。我们通过消耗糖、脂肪、蛋白质这3类物质,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血液送到身体各处。当身体刚开始产热时,散热机制就已经被触发,这是为了有效防止体温上升过快过高。人体有很多消耗热能的方式,比如皮肤血管扩张,还有出汗、呼吸等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散发热量。
一旦食物进入消化道,繁忙的消化过程就开始了,大量消化液开始分泌,消化道也开始蠕动。这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当然,这部分能量损耗,最后都能从食物中得以补充。所以绝大多数人,吃完饭之后数小时内,是感觉发热的。这不仅因为饭菜是热的,同时也因为身体代谢活动产热。身体几乎同时就启动了散热,所以饭后会有皮下血管扩张,甚至出汗等等现象,也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红光满面”。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期望”很高,在进食消化过程中,为迎接食物的到来,系统高强度工作。这个过程提高中心体温,引发过度散热。一旦食物带来的热量以及能量物质不能弥补这部分消耗,身体处于能量净消耗状态,散热被强制叫停,此时就会觉得冷了。除此以外,某些加强散热的食物也容易导致饭后觉得冷。比如饮酒时,酒精扩张了皮肤血管,加强散热。虽然有短暂的暖意,但是之后将是更明显的寒意。
太空气味像臭氧又像火药
在传统教科书中,天体之外的太空处于真空状态,自然也没有什么味道。但是,让3月28日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的7名宇航员念念不忘的,却是奇特的太空气味。
“发现”号飞行员DominicAntonelli在完成3月21日的太空行走后表示:“我以前听人们说起过一件事情,那就是打开舱口盖时涌入的太空气味,但它并不非常明显。太空确实是有味道的,并且与其他任何味道不同。”Antonelli说,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关闭国际空间站气闸舱的外部舱口盖和重新打开内部舱[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空气负离子 下一个化学: 冲刺阶段如何应对题海战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