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科素质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26 13:00:36 |
|
|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地、主动地、广泛地获取知识与信息,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培养出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开发,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以《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为例,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
一、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是:结构—性质—应用,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铁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分析,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再着重讲解铁的原子结构特点:次外层不是2个或8个电子而是14个电子。铁的价电子不只有最外层2个还有次外层部分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呈+2价;也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1个电子而显+3价,铁通常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即铁是变价元素。
从分析铁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铁的性质,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的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的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至于铁的具体性质,我引导学生根据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及铁原子结构特点自己推测,再看书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结论形成的过程,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整理,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定格完成,但较分散,规律性不强,教师适时点拨。铁的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师生共同将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归类总结,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也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最后小结:铁的反应生成物中,铁的价态一般与反应物性质有关,也受反应物的量影响;也有不一般的,如铁在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及铁在氧气里灼烧,铁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样总结完善,培养学生正向迁移能力。经过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师生分析,学生总结,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在分析中逐步分散——铁的变价。教学中由结构到性质的分析,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教会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养成动脑思维的习惯,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素质。
二、实验证实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铁的化合物常有不同颜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化学中颜色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颜色证实物质的存在及检验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色。
首先展示纯净的铁片,铁的三种氧化物样品。经过观察推陈除新,原来纯铁不是黑色;同为氧化物,差别真不小!通过实物观察,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再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氯化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的颜色,从而得出Fe2+水溶液为浅绿色,Fe3+水溶液为棕黄色。化学中实物的静态美给人以美感,而动态美则给人以灵感。
铁的氢氧化物教学,则用开放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操作,成功地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他们的创新,要使学生经常意识到,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它不是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形成思想的基础以及思考过程的个性。创新的思维,总是在经历挫折后才形成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动手实验时,让学生先制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再制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常规操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则以失败告终。教师导疑Fe2+有什么性质?学生顿悟,重新操作,但生[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中考化学复习妙思路到日常生活中学应用 下一个化学: 提高化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