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8 11:34:40 |
|
|
一、设计思想
根椐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本课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来组织课堂教学。
1、从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入手,提出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引入新课学习。
2、通过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认识其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装置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判断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最终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结论。
4、通过课本上的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实现本课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②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②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钢铁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各种类型的电池,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1)采用以实验探究的方法为主导, 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方法。
(2)借助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等手段,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
五、学法指导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2011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复习要点 下一个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