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教学设计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8 11:34:49 |
|
|
学过稀硫酸,盐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2.这些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这些知识学生已经知道,需要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提高总结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从已知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切人点,是知识梯度的最底层,这样学生能够有很大的学习积极性,不一会儿学生自己迅速与前后左右周围同学开始讨论,马上就有学生要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有的着急补充,学生自己整理出了稀酸的五个方面的性质,即酸的通性。这一设计活动能够使教师感觉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状况。
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稀硫酸的性质的复习回顾,使学生增强求知欲,学生很想知道浓酸的化学性质,激发了探索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浓硫酸的性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实验,自主学习
教科书是基础的课程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学生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会读书,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引导学生看书,教科书提供丰富的与学生北京相关的素材,以及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科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设计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问题1.为什么实验室制备氢气时常用浓硫酸来干燥?
问题2.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为什么会增加?
问题3.浓硫酸滴在纸上或棉布、木条上有何现象?
问题4.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问题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价态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的特别的风光。H2S——S—SO2——H2S04请根据硫的价态,联系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推测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依据,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对于未知的内容学生有带着问题在书中找到答案的欲望。怎样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动眼,动脑,思索,探求,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大胆放手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这就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从“想”引到了“手”,所有的感官都将被唤醒,学生会有很大的学习兴趣。)
学生从课本中已经获取了部分信息,急需科学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学内容自然过度到了实验探究这一环节
【实验内容】:分组实验研究一 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 玻璃棒 试管 药匙 水 胆矾
实验步骤:1.取适量浓硫酸
2.把水缓缓的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人3—4mL浓硫酸,振荡。观察固体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简要实录】: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动手整理实验结论。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纠正个别同学的错误操作。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实验现象】:硫酸的物理性质: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密度1.84 g/cm3,沸点为338 ℃,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
实验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实验,感悟:化学从实验中来,化学离不开实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我相机问我的学生两个问题从用眼“观察”把学生引到了用“脑”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为后面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学习埋下伏笔,留下悬念。
设疑;1.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2.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胆矾为什么变白了?
学生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下一个化学: [教学设计]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