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第一课时)说课稿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8 11:34:52 |
|
|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一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硝酸的氧化性,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又是学生突破硝酸强氧化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节课重点探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三大强酸的性质以及氮的化合物知识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可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它所涉及到的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为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已具备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酸具有酸的通性及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2.已具备的能力:经过前面学习硫酸的特性,已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类比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大纲
要求: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过程方法: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知识迁移及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事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利用“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虽然硝酸在初中化学中曾经介绍过,但作为硝酸的性质只是简单提及,而且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尽相同,还原产物也不同,这就使得硝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氧化性相比更加复杂,更难掌握,因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两大特性
难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还设计了本节课的创新点:实验探究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仪器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体验点:体验硝酸泄露的可怕性,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仪器的改进
三、教法学法
教法:学案导学——情景激学——目标驱动——实验助学(教之有道)
学法:信息归纳——类比推理——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乐学其中)
四、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学生心里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新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探索、求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得以快速成长。
于是本节课我通过硝酸泄露事件作为线索,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这不同于以往的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设计方案一实施方案一方案反思一改进实验,来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习任务
任务1.感知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任务2.复习回顾——硝酸的酸性
任务3.理论探究——硝酸的不稳定性
任务4.实验探究——硝酸的强氧化性
任务5.校本学习——寻找自我提升的空间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播放一段录像[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教学设计]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下一个化学: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口诀大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