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观摩课的记录,我们需要关注哪些?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27 22:44:06 |
|
|
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课法;创设情景导课法;悬念导课法;新旧知识联系法导课法;解释题目导课法;演练导课法;设疑导课法。听课应该关注教师怎样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灵活巧妙地应用导课方法有启发性的导课。
用生活的实例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次听某教师讲《有机合成材料》的观摩课时,该教师一开始就用课件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播放“生活电影”,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的应用情况、合成橡胶制品、生活的垃圾等有关内容在做了很短暂的播放,当学生还沉浸在“景观”的问题中,让学生叹为观止的一些伟大发明和生活中化学应用的杰作,让人欣赏、品味时,教师马上以出示了设置的问题,带学生进入新的教学内容。该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开门见山的提出了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美丽的自然景观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某化学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这节课时,一上课就用课件形式出示贵州石林中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影片。教师问同学们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接着教师就提出这种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该教师成功的应用了创设情景导课法导入新课。
用设疑式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例如某化学教师在讲授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时,教师运用课件形式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们在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就是这种情况,那么其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这种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趣盎然。
如果说导课是“起调”,那么“结课”就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就必须做到善始善终。根据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我认为结课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归类为: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和激励式等。
在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下,“归纳式”的“结课”似乎与教材相对配套,应用的较多。而在构建有效课堂,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新形式下,似乎“练习式”显得又较为常用。作为一名听课者,我们在关注教师精彩的结课时,首先关注教师是采取何种方法来组织教学的,在此基础上关注和学习授课人怎样在结课时体现教学目标,首尾呼应,给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某化学老师在讲完《空气》一课的新知识后,采用了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对内容总结性的结语,让同学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总结到:“空气是由许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每一种物质都有用,所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目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还记得电视上那个拍卖广告吗?拍卖最后一罐没有污染的空气,那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为了使我们的天空变得更蓝,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同时,教师还就此问题布置了课外作业:开展社会调查,找出我们身边空气污染的案例。教师在这里比较好的总结了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设疑结课又实现了情感教育目标。
(三)关注教师教学上的教学艺术
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上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上有: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等;还有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研究法等。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由“重知识轻技能”、“重教轻学”向“知识与技能统一”“教会学生学习”转变,伴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能力、适应能力等必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且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作为听课教师,在听课时,要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怎样体现启发式教学;怎样体现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怎样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怎样与学生心里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自身特点相适应;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相适应;与提高课堂效率相适应。 对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更多地学习和关注的是如何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学,如何组织开展学后的讨论与演练,如何在短时间内教和总结,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学后练等细节而又实在的问题。
某化学老师在上《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课时,该教师采取探究式教学,教师揭示了气体制取的有关原理后,教师把诸多能够组装制取该气体的有关仪器全部发给六组学生,要求开展“游戏式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制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中考期间的心理调节与技巧 下一个化学: 话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