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27 22:44:06 |
|
|
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话题式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它以构建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话题情境,通过话题的方式启发思考,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互动。在话题中,可以凸显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随时把握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从而使教学始终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在主动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富有创造性。
1、制定实施计划
鉴于多数学生有被动学习的习惯,所以进行话题式教学要逐步推行。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主要培养兴趣,指导学习的方法;
第二阶段,适应阶段,指导学法,选择合适的话题内容;
第三阶段,整合阶段,应用话题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使用组织型的话题,课后学生会自觉地进行松散型的话题。
2、创造话题情境
教师创设良好的话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 创造和谐的“交往”情境
教师要树立民主观念,尊重学生,留给学生宽松的心理空间,建立师生间密切的“交往”关系,用饱满的热情去关注和鼓励学生寻找话题。
2-2 创造探究的情境
教师放弃“绝对权威”的讲授思想,主动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造主动探究的情境。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学生探究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用理性的分析去揭示学生“错误”中所含有的“合理因素”。教材中的“讨论”、“活动与探究”、开放性习题以及学生作业中普遍的问题等,这都是值得探究的好题材。
2-3 创造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角度与“节奏”,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分工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3、学生自述构思
实践表明,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形成学习质量差异的原因往往只是在思考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存在障碍。话题式教学时,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能使教师抓住平时教学中忽视的“盲点”。
案例 九年级课标教材第三单元课题二课后习题4: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⑸空气里氮气、氧气等的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疑问。
学生甲: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的含量相差很大,为什么还说它们“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学生乙:我们学过,高空中的大气非常稀薄,为什么还说它们“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学生不理解的关键原来在这里!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明确了,思维的“瓶颈”就很容易打破。
4、话题式讲授
话题式教学虽切合学生实际,但费时,故制约了话题式教学的发展;讲授速度过快,有时又不能切合学生实际。将话题与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两者的优点:
4-1 讲授之前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并得出初步结论,使讲授一开始就成为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使讲授总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结合。
4-2 从容对待话题中的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思考的过程是最艰难的,也是学习的快乐所在。
4-3 正视学生矛盾的观点。当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教师要把主要的观点显示出来,引导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暂时的疑问。
|
上一个化学: 写好观摩课的记录,我们需要关注哪些? 下一个化学: 试卷讲评课存在的几点困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