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教授能像饶毅那般“慢”?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2-14 0:12:15 |
|
|
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很明显,从他的谈话中,饶毅的“底气”也不太足了,在为自己承担压力鼓劲。从他的处境推想,如果再多几年不出一篇论文,得到的支持就可能难以持续,可能他就承受不了压力了。要融入水土,尽快转型“急功近利”。说其有机会,是指要是换成其他人,两年没有一篇论文,一年一考核,就两次不合格,基本上已经肯定“走人”了,怎么还有机会有心情谈自己的“慢”,10年,得到的优秀成果,与当下几乎一样。更不用说,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真正的教育和学术,不再为炮制论文而焦虑,会形成更良好的状态了。是慢好还是快好,其实已有答案。
会不会出懒汉呢?这就要看谁来评价学术贡献了。学术价值和学术成果的评价,如果掌握在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要的就是论文数量、档次和级别,如果依旧由他们评价,确实可能出懒汉;而如果改由学术共同体评价,全体学者按共同制订的学术评价标准,只看学术成果本身的价值,那么,一个教授一辈子只做出一个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已经足够,这种评价机制会引导大家关注真正的学术,还原学术本质。说到底,教授们要有“慢学术”的底气,不在于自己已经取得怎样的学术江湖地位,而在于有良性的学术管理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化学: “独一代”初为父母感艰难 只生不养成标签 下一个化学: 化学情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