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早准备:如何搜集、利用高考信息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2-17 10:05:21 |
|
|
看着那么大一堆,也没有了读的心思。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专业做高考信息的相关网站,特别是教育部信息平台阳光高考,各大门户网站的高考频道的信息更新快、分类清晰,常常能较快地找到相关资料。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些专注高考信息和志愿填报的报纸、杂志,这也成为我搜集信息的另一个途径。与网络相比,虽然时效性不如前者,但在政策解析、志愿指导、大学专业介绍等方面更深入,角度也更多。于是,我也订阅了相关的报纸和杂志,将其中觉得有用的文章的期数、页码记录下来。
另外,各省(区市)的招考报(刊)也是我搜集资料的途径之一。这些报(刊)一般只针对本省(区市)考生,政策、往年院校的录取投档分数等资料通过网络去找的话,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而这个就简单多了。而且,本省(区市)的招考报(刊)也是每年高校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刊登的惟一官方媒体,因此,人手一本是应该的。
总的说来,我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在此也给今年高考考生的家长列举出来,以作参考:
一是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教育在线、腾讯高考网;二是各大高校招生网。这些高校招生网上公布的信息很丰富,主要有学校校史介绍、院系介绍、专业介绍、招生政策、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历年分省(区市)招生计划与录取情况以及各专业招生分数线。
三是专业性的高考资讯指导杂志,比如我订的《高校招生》杂志,上面发布的招生政策及招生资讯权威、准确、丰富、及时,是考生了解招考信息、正确填报志愿的好帮手。
四是高招现场咨询会。2010年6月25日我参加了省高招办在南昌举行的高招现场咨询会。通过与高校零距离、面对面的现场咨询,很多高校的招生政策,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一些资料上、互联网上找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在高招现场咨询会上得到了解答。特别是有关专业的内涵及特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注:高招现场咨询会一般是由各省高招办统一组织的,考后知分的省份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一至两周内进行,个别二本、高职院校的高招咨询会也会安排在七月进行。)五是大学校园开放日。校园开放日不仅是社会各界认识、了解大学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进行高考招生咨询的一个重要渠道。2010年6月10日,我陪着儿子远赴武汉,参加了武汉大学的“校园开放日”,借此机会参观了这所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并且向武汉大学的老师咨询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据说为进一步服务好考生、服务好社会,北京大学等高校在网上设立了“网上校园开放日”,让考生在网上就可以点击图片或链接与相关职能部门或院系进行提问咨询。
利用:让信息资料视觉化
有的家长以为只要将各类信息搜集即可,然而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数目众多的资料,如果不好好加以整理、归类,最终只会成为让人头疼的一堆“无用纸”。我是从1月开始搜集资料,先搜集已经公布的政策、高校相关信息(前几年的录取数据、学科特色、硬件水平等)和志愿填报方法等,大概在5月的时候,《招生计划》《招生章程》等陆续公布,所有的资料差不多搜集完整。在离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搜集的资料一一分类整理。所费心血甚多,不过事实证明: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儿子顺利被梦想的大学录取就是我最好的回报。
提前消化:对一些政策性的东西和一些关键性的知识,必须搞通弄懂,最好的办法是摘抄出来咨询有关专家。比如“平行志愿的填报注意事项,不服从专业调剂为什么会导致高分落榜?”我就是采取通过网上、电话咨询有关专家,把有关问题解决后才开始填报志愿的。
重点圈定有用信息:高考招生政策涉及的是各类考生,有的政策人人都得遵守,比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的政策对我们没用,但对别人可能一点都疏忽不得,比如“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办法”。所以我的做法是:把与自己相关的、有用的政策资料挑出来,重新装订成册,并对里面必须执行或应该做到的内容用红笔圈阅,以示注意。
各批次上百及至几百所院校怎么去区分?哪些院校是可以不用了解的?哪些院校是必须掌握的?我的做法是:在填报志愿前(分数出来后就更加好锁定了),先认识自己所处的大概水平,然后圈定有意向填报的院校,不必过多,高于自己水平的学校圈定三至五所,水平相当的圈定三至五所,百分之百能进的院校圈定三至五所,以此来建立院校信息库。然后,结合招生计划、数据统计和《招生章程》等提供的相关信息,确定自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混杂”型试题归类例 下一个化学: 我在痛苦和迷茫中成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