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阅读障碍的成因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2-21 11:22:41 |
|
|
化学理论的获得一般是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到,很难像数学那样比较精确,有严密的逻辑性,规律中有太多的例外,一般之中有太多的特殊,于是无法用精确的方法全面解释某些化学现象,也无法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某些化学事实,而过多地出现了像“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等模糊性语言。例如,对盐是电解质的表述为“大多数盐类-------是强电解质”。再如,强酸制弱酸是一条规律,但也有许多弱酸制强酸的例子如H2S+CuSO4==CuS↓+H2SO4,氢前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但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活泼金属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但工业上却用金属钠制备金属钾,其他如碱金属密度中钾的反常,同系物中几个物质熔点的反常,碳酸氢盐溶解度的反常等等。化学概念的模糊性也比比皆是如由于元素与单质概念分不清楚导致元素的性质与单质的性质混淆不清,再如,在判断正丁烷与异丁烷是否互为同系物时,有同学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导出他们应互为同系物,因为他们都是甲烷的同系物等等。所有这些,不能不说不对学生的阅读产生障碍。
4、教材内容的描写过于简单与化学事实的过于庞杂、化学概念内涵的过于隐蔽使学生混沌、困惑。不少学生反映“看看书,很简单,做做题,很困难”。确实,教材在编写上是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简单、通俗、易懂。所例举的化学事实有限、分散且例外的情况较多.。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实验证明,如果不是从CO和H2O(g)开始反应,而是各取0.01molCO2和0.01molH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g),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里CO、H2O(g)、CO2、H2各为0.005mol,其组成和前者相同”。这一段话,讲地是建立等效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条件,表面意思很简单,但让学生自己去提炼这个条件,恐怕没有老师的指点是不会完成的。如,让学生在阅读完化学平衡的建立这一段内容后,完成下列习题“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如下:2X(g)+Y(g)3Z(g)+Q(g)。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Z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A.4molX+2molYB.2molX+1molY+3molZ+1molQC.3molZ+1molQD.1molX+0.5molY+1.5molZ+0.5molQ”结果准确答题的同学几乎没有,而让他们回答下面这道题“把初始物质1molA和2molB的混合气体充入一个容器中,发生A+2B2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C的物质的量为mmol/l。若改变初始反应物,加入A、B、C各amol、bmol、cmol,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仍为mmol/l时,a、b、c应满足的关系式是、(用含a、c和b、c的两个等式表示)时,更是难上加难。
根据以上分析,特提供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士参考。建议一: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课堂自我阅读的时间,并对课堂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矛盾的地方挑起争议,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现问题,在争议中解决问题,在扬弃中形成规律。教师对课堂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建议二:课外增加科普知识的阅读量,特别是化学华工方面的科普知识,以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普知识的阅读兴趣。建议三:各科高考试卷均设计一定量科普知识的阅读理解题,从宏观上将阅读教学引向课堂。建议四:建议家长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简化化学反应计算 下一个化学: 提高化学上课效率 |
|
|
|
|